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42章 皇上!朝鲜大捷啦  (第1/2页)
    这时候,前面登州水师已经下完人,空出几个船位。    李建安指挥靖海水师靠岸。    岸边,登州的大小官员已经得到消息,纷纷赶过来。    众人一片欢喜,前往巡抚衙门,大摆筵席。    好一番欢庆,热闹到晚间方才散场。    晚间,陈洪范兄弟回府,李建安和金日观留宿巡抚衙门。    杨文岳看了沈世魁和卢友德的折子,非常满意。    两个人虽然都表功,但是明面上,两份折子没有自相矛盾的地方。    次日,杨文岳找来几人,另附了一本奏折。    李建安私放多尔衮的事情,杨文岳主动承担下来,在奏章中说是自己批准的。    众人商量后续的事情,李建安说了安排难民去广鹿岛的事情。    在陈洪范撺掇下,杨文岳同意办鱼厂的事情。    其实这里面还有一层关系,那就是难民都是辽民。    当年辽东沦陷,百万辽民崩溃,其中一半跟随熊廷弼退入山海关,另一半去了朝鲜。    朝鲜这几十万辽民中,有一大半渡海来到登州。    后来孔有德叛乱,因为部下大都是辽兵,朝廷迁怒辽民,对辽民严加防范。    辽民生活艰辛,造成了辽民冰灾起义。    起义被镇压后,登州辽民几乎罹难殆尽,残余退居山野,改换门庭。    震天王和铁和尚,两个人就是辽民。    高大胆虽然不是辽民,却是辽兵。    李建安不敢把难民接回靖海卫,就是因为他们辽民的身份。    如今安排在广鹿岛,既能解决辽民的困难,又能让辽民远离登州,实在是最好不过了。    杨文岳在奏章中加入辽民的事情,不过寥寥数笔,并不深究。    众人商量一番,由陈洪江领队走海路去北京。    如今运河已经融化,陈洪江可以带着军功和朝鲜使团北上天津,走运河入京报捷。    商议定了,次日陈洪江就做准备,整修船只,上补给。    天津海河与运河走不了大船,只能走500料小船。    陈洪江准备了三条小船,从李建安那里接收了军功。    洪命荀几个朝鲜使团辞别李建安,换乘小船。    众人送走了陈洪江,又开始准备辽民的事情。    李建安给陈洪范一万两现银,决定先走一步去广鹿岛。    陈洪范这边要给皮岛运粮,答应卸了粮食,帮忙运辽民过去。    李建安出海时,杨文岳等人亲自送行。    送走了李建安,登州这边粮食到齐了。    陈洪范用一万两现银给水师营发了饷银,将士们欢天喜地,装粮食干活都有劲了!    装好粮食,陈洪范辞别杨文岳,扬帆起航,返往皮岛。    广鹿岛位于旅顺东百里外,距离辽东半岛四五十里。    全岛方圆十几里,在华夏北方,算是数一数二的大岛。    尚可喜在广鹿岛驻防时,高峰时有三千兵,还不算周围小岛居民。    前几年尚可喜叛逃时,曾对附近大小岛屿展开搜捕,裹挟近万人投奔后金。    长山群岛为之一空,漏网之鱼寥寥数人。    当靖海水师到达广鹿岛时,被岛上的景象惊呆了!    岛上除了人,什么都有!    炮台,城池,墩堡,码头,营地,一应俱全。    尚可喜叛逃已经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