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621章 七人墓碑记 (第2/2页)
“王知县的意思,直接派人把这些兵给······” 王衡清客两声,摇头摆手道: “我知道诸位对刘賊恨之入骨,对张允修这鹰犬更是恨不得食肉寝皮,只是,时机还不成熟。” “王公子有何高见?” 王衡就等这句话,他重申一遍银子的重要性。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诸位不要吝惜银子,刘招孙在太仓得势,你们从家里掏出来的,可不是一万两,而是你们的全部身家。” 大家都不说话,静静听王衡安排。 “小皇帝要变法,我们就陪他变,不过,要按照我们的法子变。” 曹公公眯缝眼睛,听王衡这样说,觉得有些意思,笑吟吟道: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以退为进,王公子到底要怎么做?” 王衡阴阴笑道:“怎么做?阳奉阴违!明着变法,私底下给他们使绊子。” “蔡主事,你管着南运河,明日日,同行钞关的漕船都停了,就说水闸坏了。” 蔡主事咧嘴笑道:“钞关一天收上万两银子呢····” 王衡怒道:“刚才不是说了吗?不扳倒张允修,罚没你家产,一文钱也不给你留。” 蔡主事只得答应下来,听从王衡指令,准备明日关闸。 “几位族长。”王衡望着太仓州四大家族,一字一句道: “张允修派往底下各县清田的官吏,最多三五人,不难对付,你们事先准备好,杀他们几个,活埋,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太仓四大家族点点头,这些大户心中清楚,与其被齐国皇帝逐步蚕食,倾家荡产,不如现在奋起一搏。 王衡最后将目光投向织造局提督。 织造局的头头,也是最富的阉人,南明覆灭后,太仓州驻守的锦衣卫好手,大都投他门下,成了曹公公的死士。 “曹公公,黄文烨你可知道?” 曹公公冷笑道:“当然知道,此人与你我皆不是一类人,向来自命清高,所以这次也没人叫他来商议大事。” 听说朝廷派人来清丈亩,拥田百顷(一顷一百二十亩)的黄文烨,竟主动和张允修勾搭,这几日三天两头跑去州衙,也不知在鼓捣什么。 王衡尴尬一笑。 整个太仓州城,千亩以上田产的豪绅,只有黄文烨一人主动清丈亩。 蔡主事哼了一声:“整个太仓,就他黄家的银子是干净的,显得咱们多脏似得。” 去年太湖涨洪水,娄城百姓受灾,被迫卖田,黄文烨都是拿实价买田,非但不乘机压价,现银买卖,每买一亩,还给佃户们送一斗谷子。今年有些农户丰收后,他又将田地低价卖回·····种种行径,在兼并成风的太仓,算是另类的存在。 “自古好人没好报,既然这位黄老爷想为民请命,咱们就成全他,要了他的命。” 王衡杀气腾腾道:“便请曹公公派出死士,今夜潜入黄府,杀了他,伪造成受刑而死,尸体摆在他家门口,捎带点东西,比如什么“违抗皇命,罪不容赦”之类的字条····” 众人倒吸口凉气,没想到这王锡爵的儿子竟如此歹毒,这样做,即便不激起太仓民变,张允修的新政也绝难推行下去。 曹公公望向王衡的表情略有不同。 张原站起来道:“王公子,小弟记得,太仓王家家训,‘不欺天,不害人’,你这样害人,不怕死了到黄泉,无颜见列祖列宗?” 王衡见是张原反驳自己,轻哼一声,不屑道:“王家还有条家训,想必你们不知,勿萌邪曲、培养元气,刘贼乃天下邪曲,坐视此贼戕害江南,无所作为,才是真正的欺天害人。” “至于黄公,为了江南百姓,被我们杀死,得其所哉!相信他在天之灵,也会体谅我等的。” 曹公公不阴不阳道:“你可是把太仓百姓当傻子?这黄公恁般修善,扶危济困,救贫拔苦,太仓州城百姓都称他做黄佛子。无缘无故,让督查杀死,如何服众?” 蔡主事跟着问道:“你不怕张允修他们先下手,追查凶手?把咱们抓起来?” 王衡不紧不慢道:“百姓只信他们愿意相信的,我自有法子,让他们信。牙行牙商自不必说,都是帮咱们的,其他那些无知愚民,最看重他们生计,都是要钱不要命的主,到时只放出谣言说新法要夺他们饭碗,再买通几个行会头头,不愁没人闹事。” “不怕他们不查,按规矩查,就送七个人,编成“太仓七君子”,让他拿,敢拿人,太仓就民变,咱们暗招变成明棋。罢工!罢市!断绝南运河!我看小皇帝到时服软不服软?” “张允修派往各县清查田亩的官吏,活埋几个,我已经联络好父亲的门生故吏,再多送些银子,等此事闹大,就一起弹劾张允修,说他在太仓草菅人命,逼吴民造反····如此,多管齐下,便可稳操胜券,太仓的天,变不了。”梦吴越的挽明从萨尔浒开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