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81章 再次失算的郑国公  (第1/2页)
    周国,王都。    郑国公控制周国几日后。    因为瘟疫与雨患断粮而来王都逃荒的人,    在王都苦等了几日也没有等到郑国公的救济粮。    周国境内的难民听闻郑国公回到了王都。    还有谣言说郑国公在王都发放救济粮。    不少流离失所的民众又开始从周国的其他地方往王都开始汇集。    不大的王都,几日内就人满为患。    让本就濒临瘫痪的王都,一下子就崩溃了。    郑国公控制周国这几日,并没有按照之前周建国的封城防疫政策。    大量的难民的聚集与流动,让本已经被遏制的瘟疫,又开始传染了起来。    郑国公虽然没有再次把周建国赎买的丹国人变成奴隶。    但是也没有再管他们的死活。    此时整个周国一片混沌。    郑国公此刻终于体会到了他儿子姬悟生的难处。    为何周国会在他离开短短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被天子控制。    因为他们无法真心治理周国,所以周国的失控只是时间问题。    此时郑国公的境地相当困难。    就算他不给民众发救济粮,但是郑国大军的粮食还是需要从郑国调拨。    而且他还分兵占领了所有周国城池,这就导致就算郑国的粮食运到王都。    王都还要往其他城市分发到下面小城池的驻扎部队。    运粮的过程,也是对粮食的一个巨大消耗。    更让郑国公觉得背后发凉的就是。    天子并没有捣乱,还很友好的把整个周国拱手相让。    但是天子又摆出了,如果自己撤兵放弃,他又会随时夺回周国的架势。    要是天子不是主动让出王都。    那么自己打下来的王都将会是更大的一个包袱。    郑国公一个人在太宰府的书房里痛苦的思索着。    自己刚刚甩掉胡国这个大包袱,本想迅速夺回周国,稳住周国的局势。    如今周国虽然夺回了,却成了另一个大包袱。    比胡国还恐怖的大包袱。    晋国的军队还驻扎在周国的北边境内。    郑国公知道,晋国只是越过了与周国的边界,驻军在周国边界线以内。    虽然驻军并不多。    但就是一种明确的态度告诉他。    晋国可以容忍郑国公教训天子,他们并不想介入,但是郑国公不能太过分。    过分了他们就会出兵干涉。    现在天子连国家控制权都主动让给他了,他也就无法对天子做什么了。    政治的警告有时就是这么微妙。    就像后世的军事演习,一样是一种微妙的警告。    博弈的都是心理战。    就在郑国公焦头烂额之际,    祝童来到了郑国公的书房。    “禀告君上,密探递来了密函”    郑国公接过祝童的密函,看完以后更是焦虑不已。    原来是蔡,曹,陈这几个中等诸侯,都给天子回书信。    表示支持天子夺回周国的控制权,甚至曹,蔡两国愿意调兵牵制他们郑国。    太宰之权可以一分为几,也彻底打消了这几个中等诸侯国的顾虑。    因为这几个中等诸侯国不知道帮助天子具体能得到什么。    现在几家一起分享这个头衔,倒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其他国家看到郑国这些年扩张的很猛。    内心都开始有了一丝恐惧,但是只有郑国公自己才知道,他因扩张带来的巨大负担。    祝童看出了郑国公的忧虑,    “君上,要不我们大军撤回郑国。只留一部分守住王都?”    这也是目前形势最两全其美的办法。    表面上还是控制周国,掐住天子脖子。    也可以让郑国付出的代价是最少的,本来想带着军队来周国躲避瘟疫。    现在周国的瘟疫再次开始复苏,这让事态很难再控制。    其实郑国公后悔了,他应该再迟一个多月返回周国。    那个时候周国肯定断粮,而且瘟疫也基本消散。    天子在断粮以后肯定会求助与他。    这样的情况就算郑国出钱出粮救了周国,周国还是在郑国的掌控之下。    如今的情形,出钱出粮最后都不一定会有一个好结局。    再加上瘟疫的再次传播,周国会成为一个无底洞。    郑国公看着祝童意味深长的说道,    “这是上天对我们屠杀丹国国都的惩罚吗?”    祝童不敢回应,胡国犯境,周国瘟疫,导火索都是攻打丹国。    丹国国都在郑国军队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