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641章 诸葛很忙 (第2/2页)
诸葛亮顿时眼睛一亮:“尊师祖莫非便是刘会稽?” 阚泽点头道:“正是,师祖年过花甲,家师从泰山将其请到洛阳制定历法,但与新纪元三六十五之数总是差了一些,老人家已经彻夜未眠了。” 诸葛亮忙道:“刘公定正负数珠算,实乃国之大幸,只恨未能一见,自当登门拜谒。” 二人刚辞行到大殿门口,却被墨菲卷着袖子拦在门口:“孔明先生,连弩机括还有些小问题,请你过去看一看。” 诸葛亮言道:“此事容后,我要去太史令处,可先找夫人商议。” 看诸葛亮快步而去,墨菲挠挠头:“孔明居然对连弩失去兴趣了。” 孙策问道:“阚德润师祖为何人?竟让孔明如此敬重?” 鲁肃言道:“此人乃当今名士刘洪,字元卓,学识渊博,尤精于天文、历法……” 孙策听罢,才知道刘洪也是当代名士,曾和蔡邕一起共事,而且还是珠算的发明者,担任过太史令,阚泽的师傅徐岳便是他的门生。 《乾象历》就是刘洪撰写,历史上经过阚泽的所撰的《乾象历注》,定为大吴开国之后的新历法。 “这样的人才正是我们所急需的,懂得天文、历法、算学等技艺的要厚待,刘公更要留在洛阳,将其所学流于后世。” 科技人才在孙策的主张下已经分门别类,只是现在专业人才根本没有,这些人都先要成为大儒名士,在历法等方面的造诣才会被人认可。 在汉代这种学术氛围之中,要想在这些领域有所成就,不仅要比那些经学大师付出更多的努力,还要有天分才能出人头地。 正商讨六部分工之事,却见满宠又来,进门便问道:“孔明何在?” 鲁肃笑道:“伯宁晚来一步,孔明已被人请了去。” “唉呀,早知该先去他住处!”满宠遗憾地一跺脚,甚至连孙策都没看到,转身便匆匆去了。 孙策疑惑道:“孔明也负责制定律法?” 鲁肃解释道:“大明律要集合前朝诸律,又要结合当下情形,孔明自中原回来之后,主动参与此事,如今满伯宁反倒离不开他了。” 孙策叹道:“想不到孔明精通兵法,深知历法,竟也熟悉律法。” 鲁肃笑道:“主公有所不知,如今洛阳流传一句话:凡事不明,诸葛亮之。” 孙策大笑道:“这个亮用得极妙。” 鲁肃笑道:“自到洛阳之后,孔明已成最忙碌之人。凡事皆能指点一二,诸事都言‘略懂’,结果反胜主事之人,好在他不厌其烦,一生所学有用武之地,倒也乐在其中。” 虞翻抚须叹道:“自古奇才罕有,全才更是凤毛麟角,孔明事事略懂,此人深不可测,不愧卧龙之名!” 谁能想到,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所学之庞杂、渊博,竟比那些耄耋之人还要多,再加上他思路清晰,总能别出心裁,凡是遇到难解之事,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孔明。 “能者多劳嘛!”孙策笑道:“如今百废待兴,就让他尽情发挥才干吧!” 如今的诸葛亮朝气蓬勃,辛苦点没什么,不要到晚年还操劳过度就好。醉木犀的三国之江东霸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