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644章 认祖归宗 (第2/2页)
先生所说,有什么依据?” 向郎笑道:“中原所传之尚书、史记,都有记载,大王若是不信,可查阅史料。” “我……”劉豹摇摇头,顿足道:“回去之后,一定要让我儿好好读书。” 孙策笑道:“待洛阳稳定之后,我将重建鸿都门学,届时各部落年轻子弟都可以到洛阳来学习,品学兼优者,可由朝廷统一任命官职,回去之后治理地方,也会得心应手。” “大将军真是高瞻远瞩!”这番话连庞统都忍不住赞叹起来:“我方才还在担忧如何治理胡人,让他们传承华夏文明,此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这么说,我们果然都是一族?”劉豹神色变换不定。 向郎言道:“王朝兴替,如草木枯荣,中原虽几经变换,但传承着同样的文明,故而生生不息,尔等在塞外,多少种族消失,如今被人遗忘,岂非灰飞烟灭?” 劉豹深以为然:“匈奴强盛数百年,如今几乎灭族,就像草原上的秋风,转眼消失,我们会记住先祖的教训。大将军的胸怀像草原,既然大家同宗同族,我们愿意齐心协力,守护这华夏之地。” 在草原之上,任何一个部落很难长久存活下去,要么面对天灾野兽,要么就是互相征伐,战争不断。 一旦被其他部落征服,成年男子被杀或做奴/隶,女人孩子改变信仰,后代人也忘了自己的祖先。 郝昭大受触动,慨然道:“我从小长于边境,深知攻伐侵害之苦,刀兵过处,人命如草芥,将来若能同归一国,和谐共处,实乃万民之幸” 此时才知道孙策为何连战连胜,刘备和曹操都被他击败,原来双方的眼界有天壤之别。 刘备一心要兴复汉室,曹操想把持朝政,而孙策所做的,竟是千秋万代之事。 “大将军,那我们……我们呢?鲜卑,不,东胡是谁的后代?” 步度根听完头皮发麻,匈奴和中原是一家,那匈奴借助东吴治理,报复鲜卑人,他们岂不是又要沦为奴/隶? 孙策笑道:“不必着急,且听向先生慢慢道来。” 向郎抚须道:“说将起来,鲜卑与我们也是同族。” “那……祖先呢?”步度根急着认祖归宗,“我们的祖先是什么人?” 劉豹在一旁撇嘴道:“你们轲比能不是自称精通中原文化吗?连这都不知道,看来平时也没好好读书。” 步度根面如死灰:“我们……我们是鲜卑山神灵的后代,绝不是来自中原。” 向郎先问道:“秦末时期,东胡强盛,曾向匈奴要求名马、阏氏和土地,匈奴人不忿,后来冒顿单于崛起,被他击败,无奈退居辽东。你们以鲜卑山和乌桓山为生存之地,来历大概便是如此吧?” “不错,这是我们世代相传的传说,那是我们的神山。”步度根对先祖的来历自然清楚,但东胡的历史,他却不清楚。 向郎又问道:“肃慎、秽貊和东胡三族皆起自先秦,分布东北各地,以游牧为生。肃慎、秽貊为东北土著,各有族名,而东胡只因居于匈奴以东,被中原称为东胡,他们为何没有部落名称?”醉木犀的三国之江东霸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