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两百三十二章 祭酒之火!  (第1/2页)
    叔孙通恼怒道:    “这厮实在是欺人太甚!”    “我前面只是不愿以大欺小,他不仅不领情,反倒认为是我儒家可欺,全然不把我儒家放在眼里,甚至想对我儒家行灭绝文化之事,实在可恶!”    “士可杀不如辱!”    “断不能再容许这厮狺狺狂吠!”    淳于越也拂袖怒道:    “说的没错。”    “断不能容许这厮再在学宫了。”    “他现在都敢教唆其他学派舍弃自家主张,以后还敢弄出什么出格的事,我已经不敢深想了。”    “礼乐崩坏,天理不存,呜呼悲哉!”    其余儒士也纷纷开口,无一例外,都是责骂秦落衡。    子襄脸色也很难看。    他本以为秦落衡显露一下威风,便会选择适可而止,但他怎么都没想到,秦落衡竟这么咄咄逼人,得寸进尺。    这分明是要灭绝儒家道统。    子襄跟其他儒家博士不一样,他是知道秦落衡身份的,秦落衡乃大秦十公子,他竟想切断儒家的生存土壤。    虽然一切都还未施行,但秦落衡的态度已昭然若揭。    他何以敢不怕不惧?    眼下有机会争得储君之位的就两位。    一位长公子,一位十公子。    眼下十公子对儒家恶意满满,大秦的环境也对儒家不利,若是秦落衡成储君,那对儒家而言,无疑将是灭顶之灾。    子襄彻底坐不住了。    他儒家最近做的,就是趁着底层混乱,通过传学的方式,培养儒家士子,借此来壮大发展儒家的势力。    而这一切都有个前提。    底层不治!    若是其他学派听信了秦落衡的鬼话,全部放弃自家的治政之学,继而投入到大秦环抱,那对儒家而言,无疑是个晴天霹雳,他儒家就算再强,再有影响力,又如何抵得过百家?    若百家齐心推广新治,儒家又岂有招架之力?    这岂不是要让儒家传承断绝?    儒家是为政之学,这一点绝不会变,也不容改变。    离开了大政,儒家便失了生命!    这是先祖大训!    现在百家跟秦廷一直都貌合神离,地方之所以这么乱,其他学派出了不小的力,他们若是集体抽身,儒家直接就暴露在了世人面前。    儒家不可能妥协。    那么在文明立治推行之下,儒家必然会成为众矢之的,以法家的冷酷,能容得下儒家继续存活?    断不可能!    没有百家暗中滋事,儒家如何浑水摸鱼?    地方稳定,儒家哪还有成长空间?    百家脱身,必然要做出取舍,那舍弃的除了自家主张,便是以往跟他们暗中媾和的六国余孽。    无论哪种情况,都对儒家不利。    子襄道:    “诸位稍安勿躁。”    “此子来势凶狠,言必诛心,我等必须谨慎对待。”    “定不能让其诡计得逞!”    “儒家为治世之学,若是不能主政,便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算短时能够存世,早晚有一天也会被抹去。”    “儒家乃天下正大学派,先祖创立以来,便一直自立于天下。”    “连始皇也必须要仰仗。”    “三代王政才是天下正道,有正道不走,偏信其他的歪门邪道,秦廷若是采纳,那无疑是自取灭亡。”    “大争之世,百家争鸣。”    “数百年的时间,百家可曾想过另创新治?”    “没有!”    “因何?”    “因为华夏数千年的历史,已经证明了王道是唯一正路,只有依循王道正途,才能实现天下昌盛,才能实现长治久安。”    “而这正是我们入秦的唯一目标。”    “使秦廷重归王道!”    叔孙通迟疑道:    “我等虽有大志,但秦廷不听,为之奈何?”    “眼下秦落衡咄咄逼人,若是真的让他动摇了百家之心,百家不仅不能自立于天下,恐会成为朝廷鹰犬。”    “我们又能做什么呢?”    子襄慨然道:    “我们自然要阻止这种情况发生。”    “现在事情已有苗头,当务之急,则是迅速掐灭这点苗头,让其彻底胎死腹中。”    “我想了三点应对之策。”    “子襄兄快讲,是那三策?”叔孙通激动道。    其他人也看了过来。    子襄沉声道:“第一策,拉拢百家。”    众人脸上露出一抹不愿。    叔孙通道:    “子襄兄你是不是多心了?”    “学宫内的人,都是一群庸庸碌碌的废物,忌惮他们做什么?百家真正主事的可是在咸阳外。”    “而且博士学宫本就是我儒家主导,我儒家想拉拢,岂不是要给其他学派低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