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两百六十章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第1/2页)
    闻言。    儒家众生脸色浮现一抹愠色。    叔孙通辩白道:    “此言差矣。”    “正如秦博士你所言,你想象的德治、礼治亦是你凭空臆想的,何以能这么武断定言?就因为天下未曾施行过德治、礼治,便能这么凭空污蔑?天下若是施行礼治,以更高的标准要求民众,这难道有什么问题?”    秦落衡扫了子襄一眼。    澹澹道:    “晏子曾说过一句话。”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礼节是在吃穿富足的情况下追求的,现在天下清贫,何来礼治的生存的土壤?”    “而且何为仁?何以礼?”    “可有明文解释?”    “高冠博带是为礼,跽而请曰是为礼,那忘履相迎算不算是礼?剑履上殿又算不算是礼?世间所有的礼,都源于士人的唯心而论,士人称为礼,那便是礼,士人称为无礼,那就真是无礼了?”.    “没有依循的准则,何以能服众,又何以能安民?”    叔孙通脸色微沉。    冷哼道:    “礼有这么不切实际吗?”    “若是真不切实际,周公为何要推出礼?”    “再则。”    “你说礼唯心,但法又有何不同?”    “法难道不是法家之人规定的?那跟我儒生设定礼有何不同?”    秦落衡澹澹道:    “世人只道秦法严苛。”    “殊不知,秦法包含了天下的方方面面,对民众的言行举止都有一定的约束作用,而且是明文规定,告诉民众,你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若是逾界,便是违了法,那便要受到相应的惩罚。”    “就算是朝廷,想要定一个人的罪,也必须依循法条,有法可依,不然便不能对此人进行定罪,大秦推行法制上百年,何曾真的出现过莫须有,有过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情况?”    “诚然。”    “律法并不是绝对平等。”    “但律法本就是为保证底线而设的。”    “对于大多数底层民众而言,能守住做人的基本底线,已经属实难得了,至少以当今天下的情况而言,短时是不能要求民众更多的,连温饱尚不能满足,谈更高的精神追求,无异于是在痴人说梦。”    “但礼却不同。”    “没有过于明确的明文条例。”    “一切论心。”    “自古以来,都有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说法。”    “底层民众不知礼,何以能去守礼?”    “礼,这东西过于虚无缥缈,虽然有一些细则,但大多是为贵族制定。”    “民间根本就没有所谓成文的‘礼’,自然而然,民间就是无礼之地,若是真推行了礼治,民众不知礼,自然容易违礼,而礼的定义,在你们手中,这也意味着,民众的生杀大权一定程度上掌握在你们手中。”    “没有成文礼制,生杀随心,这岂不荒谬?”    叔孙通脸色一滞。    他很想说,这有什么不好?    天下在之前,本就是跟士大夫公治天下,礼治便是再让天下重归大道。    不过。    冀阙外还有不少民众。    这么直白的话,他却是不敢说。    唯恐惹了众怒。    最后只能拂袖怒道:“懒得与你多说!”    秦落衡目光很平静,澹澹道:“诸位可还有异议?”    四周无人吭声。    萧何、陈平等人微微摇头。    儒家的心思,他们又如何看不出,儒家之所以如此激动,盖因为秦制,将他们自持的尊贵给扯了下来,让他们沦为了普通人,所以他们心中有不满,想恢复三道王制,以期继续用礼来维持自己的优越。    从而让自己继续高高在上。    百家出世上百年,当时各国都在锐意求变,但儒家自孔子以来,孔门九代,那一代被各国君王拜为君爵?    没有!    儒家一直都被冷落萧疏。    因为儒家的理念根本就不切实际。    大争之世,天下诸侯立治图强,也一直在有意集权,而儒家的理念,却是把权力下放给士大夫,让士大夫去治理地方,这怎么可能如愿?    而儒家却不死心。    孜孜不倦的去游学去劝学。    眼下大秦已一统天下,儒家还想教唆推行分封,实在是活在梦中。    见四周无人开口,秦落衡再次问道:“诸位可还有争议?若是没有,这次盛会便正式开始了,而后一段时间,都将只论治理,不议其他。”    话音未落。    鲍白令之便站了起来。    他冷声道:    “前面秦博士说秦廷有意革新。”    “我却是没有看到,我只看到秦政无视天道。”    秦落衡澹澹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