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八十六章 跟我出海,给你公道  (第3/3页)
照应秦钟。    秦业想都没想,就立刻答应了下来。    因为他没得选。    秦家从金陵到都中,就攀上了贾府这一门亲戚。    秦可卿人走茶凉,如今贾府自然不会顾及他们。    秦业自己也靠着冯一博给的老参吊命。    他除了相信冯一博,还能信谁?    宝玉倒是来找过秦钟几次,但秦业不知秦钟为何抗拒。    而且他只当小孩子间的关系,倒是并没深想。    等将来自己去世,秦钟除了托付给冯渊照看,再无他想。    这边父子俩,就在船队之中,倒是与冯一博不是一船。    两人也没多想,只以为他有公干。    另一边,福朗思牙人,之所为会同冯一博一起出发。    是因为冯一博私下和他们表示,自己即将出使黑龙王。    到时会以大魏的名义,为他们讨回公道。    希望他们和自己一起出海,并在泉州等自己的消息。    乔治·史塔克在都中盘桓月余,等的就是大魏给他们做主。    此时听闻,自然欣喜若狂。    二话不说,就带人跟冯一博走了。    按理说,冯一博本该坐官船。    可他又无随行官员,一应事务都是自理。    所以他就带着乔治·史    塔克等人,踏上了往来流求的商船。    至此,世上就再无乔治·史塔克等人的踪迹了。    恐怕只有东海的鱼才知道他们在哪。    都中不会有人在意他们,就算将来有人问起。    所有人都会说,他们一到泉州就自己走了。    东海上,是冯一博的地盘。    泉州那边,是刘昭的地盘。    别说一帮无人关注的外国人。    在这两处,任何人惹到他们。    都得无声无息的消失!    大海,则负责把这一切都归于平静。    时隔一年,冯一博再次出海。    看着一望无际的大海,不禁有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感觉。    有一刹那,他都不想再回都中。    就在海外建制称王,争霸整个东洋、南洋。    好像也挺好?    但这个想法,真的就一刹那。    且不说,他还有娇妻美妾,恩师、师娘在都中。    就连流求那边势力的根基,其实也在大魏。    他手下看似已经有了几十万人。    但实际上,只有从大魏移民出来的,才是真正的自己人。    其余,无论是流求的生番,还是小琉球的三十六姓。    都只是在他治下罢了。    唯有他从大魏带出来的,跟着他一起讨生活的。    才是自己人。    这种认同,不仅仅是文化上的。    流求三十六姓,也是学习汉语、汉字。    但他们就是别国。    有很多东西,是极难改变的。    尤其是在海外。    更是要分出个亲疏远近,才能更好的统治。    可以说,想要真正统治一个地方,至少要几代人的努力。    反复洗脑,直到当地人逐渐认同。    才是真正的统治成功。    可见,当年秦始皇当年是多么伟大。    都说秦是“奋六世之余烈”,才能统一天下。    但那是地理上的统一。    而文化上的统一,才是秦始皇更伟大的功绩。    我们都知道的“统一度量衡、书同文、车同轨、同货币”等等。    再加上一个“郡县制”!    这些就是文化上统一的基础。    若是没有这些,我们的先祖可能就和西方一样。    到处都是小封国,边地都有小领主。    一个村就有一个贵族老爷,一个镇就有一个伯爵,一个县就有一个王子,一个城就有一个国王……    这种遍地权贵,却毫无组织力。    不然也不会被北面的海盗打的遍地找牙了。    而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北面的游牧民族却被灭了一茬又一茬。    这就是国力的碾压。    话说远了,只说冯一博对于统治,自然做不出秦始皇那样的壮举。    但,他却有一条捷径可走。    在地盘还没那么大的时候,可以从大魏移民过去。    填充他所占领的地方。    只要让他所占之处,大魏移民占绝大多数。    那个地方就是汉民的地盘,他这个黑龙王才能真说算!    所以,冯一博想在海外发展的更好,就要先在大魏混的更好!    不然,大量移民到海外,那可是重罪!    即使是,失去土地的农民,累死累活的矿工。    甚至快要饿死的灾民……    也不行。    第一百八十六章跟我出海,给你公道迷糊又无奈的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