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九十八章 真加官进爵!  (第2/3页)
相应意见。    其实白日里,两人也已经见过一面。    只是太过仓促,来不及多说。    所以李守中一回来,就把冯一博叫来相叙。    “恩师过奖,不过侥幸罢了。”    冯一博腼腆一笑,谦虚了两句,又道:    “我一走半年多,让恩师担忧了。”    李守中正笑的嘴都合不拢,闻言摆手,口中不停道:    “回来就好,何况你此去是办正事,又立下泼天之功。”    师徒俩一边说,一边到书房中相对而坐。    李守中笑意不减,还忍不住透露道:    “明日朝会上,你又要出尽风头,想必满朝文武都要羡慕不已!”    这事目前虽已定下,但也还处于保密阶段。    即使冯一博这个当事人,也不该提前知晓。    不过此时没有别人,李守中才忍不住透露些许。    他参与了最终商议,还对献土归附,还有加封之事也都发表了看法。    只是为了避嫌,在冯一博的恩赏上,李守中并未出过一言。    可即使如此,在他看来,这份恩赏也足以让满朝文武惊掉下巴!    当然,惊讶归惊讶。    毕竟这样的大功,谁也说不出反对的话。    冯一博也知道轻重,虽然有些好奇,但也并未深问。    左右明日朝会便知结果。    现在问了,除了让恩师违反原则,没有任何益处。    况且就算知道,也没有任何改变的可能。    还不如留个惊喜,明日便知分晓。    因此,冯一博闻言,只笑着道:    “侥天之幸罢了,此去颇为顺利。”    随后李守中又问了些在流求的事,冯一博都一一作答。    基本上,都是对景顺帝说的那些。    听的李守中频频点头,丝毫没有起疑。    他成为礼部尚书也有两年,如今地位越发稳固。    不少亲朋故旧,还有早前的学生弟子,都纷纷来投。    虽然他需要羽翼,还是收了些门人。    可经历了之前的冷遇,李守中心里自然明白,谁才是最值得他相信的那个。    因此,冯一博说的每一句,他都当了真。    两人谈到深夜,方才放冯一博回去。    毕竟舟车劳顿,又加上白天觐见。    当夜,冯一博左思右想,    既没选择先礼佛,也没选择双休。    让尤氏姐妹,还有妙玉都满心失望。    不过,三女也都理解他的辛苦。    况且人也回来了,以后自有的是时间欢聚。    一夜无话,第二天一大早,冯一博换好朝服。    同李守中一起,到了太极殿。    休息一夜的冯一博,今日整个人都神采奕奕。    不少文武早已得了风声,纷纷投来探寻的目光。    没等多久,景顺帝上殿。    众臣在行礼侍班。    君臣见礼之后,第一件事就是东海国之事。    “今日朝会第一事,关于东海国献土归附,圣上有旨意降下。”    侍班大臣高声宣布,随后宫人出列,手持诏书大声诵读起来:    “奉天承运大魏景顺皇帝,诏曰:”    这是对外发诏的正式格式,加了国号和年号。    “东海有国新立,得闻大魏昌盛,其国主心生向往,决定献土归附……”    接下来这一番说辞,全都是对东海国主的夸赞。    还有东海国主对大魏的向往。    “予感其心,遂允之!特昭告天下,效古人之风,改东海国为东海郡,领流虬、吕宋二州,以为羁縻。”    大魏只有州、府、省等,并无“郡”这个行政单位。    东海郡倒是古已有之,就在山东地界。    将东海国改东海郡,显然是照顾东海国的名字。    又能给人的感觉,一听便知是中原旧地。    冯一博猜测,这大概就是内阁商议后,想要的结果。    他对此倒是没什么抗拒。    “原东海国主,赐大魏东海郡王爵,领东海郡,世袭罔替,代予镇守大魏海疆!”    显然是为了避讳龙字,没封黑龙王。    不过冯一博对这个称号还算满意。    虽然没有黑龙王威风,但当个海王也还不错。    “东海郡……大魏……圣上……”    后面就是一些应景的话。    说了一些东海郡和大魏之间,自古已有的联系。    又吹一吹景顺帝治理下,大魏是多么的昌隆。    最后再说,正是因为这些,东海郡才会回归大魏的怀抱等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