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632章 最大的问题 (第1/2页)
朱由检的心情很复杂。 来到这个世界,已经十个月了。 这三百天来,他几乎没有睡过一次安稳觉。 说个难听的,就算与后宫敦伦之时,脑海里想的都是前世的那些记忆—— 我有没有漏掉了什么? 什么还没有拿出来? 哪个利器,在目前的科技下,是可以拿出来的…… …… 这三百天,朱由检几乎是一分一秒都不敢浪费。 今天! 他终于就要成功了。 左良玉的触手,已经伸进了三宣六慰。 凌义渠已经去了四川,还与秦良玉一起,打开了川门。 高斗枢的北庭掖部,也已经派去了牛万才和牛成虎。 这两人麾下,士兵手持的都是最适合山地作战复汉枪。 在汉中这样的山区盆地,汉中的光复,已经指日可待。 朱由检目光深邃: 威胁最大的江南,也已经放手让方正化去干了。 是的! 他的最大敌人,从来都不是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一个政权——哪怕是全世界加起来! 在朱由检心底,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敌人,能够比得上豪绅文官集团。 这句话,在后世人看来是极其不可思议的。 为何内部的既得利益者,反倒是成了政权的最大敌人…… 然而,在真正研究明史的小圈子内,这句话是共识! 大明政权最大的威胁,恰恰是体制内的文人豪绅集团。 比如土木堡之变,没有人会宣扬——起因是可笑的明英宗在江南收税,以及削减文官集团“工资”(非法收入)。 …… 【别扯文官工资低,这就是屁话,正一品一年1044石,按照明朝粮价,普遍七钱来计算,合七百两银子。 也别说折色发俸——明朝官员不是一份工资,加衔一样是发工资的。 比如内阁,这是拿本职五品大学士的工资,然后加衔某部尚书,又是一笔,再加三公三保,又是一笔! 也就是说,明朝的文官,综合后的实际所得,要比正职标定俸禄更高。 来跟同期做个对比: 不说当兵的,就说长期处于一线战场的九边兵,一年十几两银子,还发不全! 而一品文官,最低能拿到七百两银子——实际上还绝对不止! 文官的工资低吗? 当然,比宋朝……肯定低啊! 咱们要比就比同期,这才有真正的可比性。 按照消费水平对比,一两银子大概相当于现今一千块以上。 (按照生产水平呢? 现在的稻谷,普遍一斤超过一块六,1044石,乘以153.5斤,乘以一块六,多少钱? 这还不算,明代单季亩产稻谷两百斤左右,现今水稻单季在千斤左右。 也就是说,明朝粮食的土地、人工成本占比,是现今的几十倍。 要是把这个算进去,当时一两银子的购买力,更加惊人。) (试想一下,明代遗留下来的购房契约——万历年间,在北京城内正阳门购买一进正房四间、偏房对厅、带门房的标准四合院,只需要33两银子!《中国历代契约会编考释》zWWx.org 这可是北京城啊! 在县城买套院子,只需要几两银子! 一两银子的实际购买力,就可想而知! 别听那些人,说的普通百姓一年需要十几两银子的生活费,这就是不考据的“冒聊”!瞎诌! 普通人家,谁他么一年能吃掉县城内的三套房?还是独门别院!) 正一品的七百两银子,折合多少? 工资低??】 …… 当然——工资只是表象,官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