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百二十五章 与诸君借取千山万水(六) (第7/11页)
就像在大地深处,学那身边的喜烛道友,结了一张蛛网。一洲广袤山河,寻常的风吹草动,不用它知道,它也懒得知道,但是只要是那种能够让它道心震颤的人与事,青同不管是职责所在,还是珍惜自身道行,于公于私,都会尽量查探究竟。 比如当初东海观道观的那个臭牛鼻子老道,对那头背剑老猿出手,它是知道的,只是从头到尾都不敢掺和,毕竟青同还有个镇妖楼的身份,只是没有其余八座雄镇楼里边的镇白泽,说得那么直白无误。 十四境修士,本就稀罕无比,数来数去,几座天下加在一起,山巅就那么一小撮。 而这位道龄无比高的老观主,又是这一小撮人间山巅修士中,最出了名的性情不定,心思诡谲,手段通天。 被誉为人间最得意的读书人白也,手持仙剑,杀力第一,毋庸置疑。僧人神清的金身不败第一,也是几座天下公认的。 而老观主的神通广大,看似两头不沾,但既然能够与十万大山的老瞎子,一同与白也、神清这两位十四境大修士齐名, 青同是亲眼见过,亲耳听过,甚至亲身领教过的。 只说一事,天底下有几个修道之人,在大几千年来的漫长岁月里,会一直与道祖“问道”? 而这位曾经号称“自出洞来无敌手,能饶人处不饶人”的碧霄洞主,与如今这个黄帽青鞋的小陌,是关系极好的道友。 这在万年之前,是人间地仙皆知的一桩事情。 那是一种强求不得、羡慕不来的香火情。 不是谁攀附谁,就只是一种强者间的脾气相投,大道相契。 想到这里,青同忍不住感叹道:“小陌道友,以你的境界和身份,什么地方去不得,为何不去天外炼剑,慢慢熬出个十四境,再回人间?” 小陌闻言转过头,直愣愣盯着,问道:“‘小陌’也是你可以喊的?” 青同顿时默然。 就像之前说的,杀心更重的,其实是陈平安,而不是这个用上个喜烛道号的远古剑修。 但是这一刻,瞬间颠倒了。 只是小陌很快就不理睬青同,因为城池内街道上,陈平安首次将全部的符箓都祛除。 看到这一幕,这尊青同阴神却蓦然而笑,好像是实在忍不住了,一开始还有几分克制,到后来笑声便不可抑制,好不容易才止住笑意,微微低下头,伸出一根手指,擦拭眼角,断断续续笑了几声,板起脸,咳嗽几声,转头对小陌说道:“对不住对不住,实在是觉得好玩,情难自禁,恕罪恕罪。” 小陌对青同这种发乎本心的情绪流露,反而不觉生气。 如果说先前在空白天地间的那场问拳,双方都是在练手,在热身,切磋而已。 那么现在那座城池之内,对峙双方,就都开始拿出几分真本事了。 魁梧老者在递拳之时,期间无意间露出一截胳膊,上边浮现出密密麻麻的金色符箓文字,竟是镌刻在肌肉之下的白骨之上。 文字内容,既有一篇篇仙家道诀,也有一部佛家典籍,更有各种失传已久的远古符图。 青同的整条胳膊,就像被炼化为一条白骨山脉,而那山崖石壁之上,榜书崖刻无数,如仙人符箓,用以坚韧山体,稳固峰峦,最终使得一条手臂,就是一条龙脉。此外皮肤血肉筋脉,反而像是一些可有可无的附庸。 一袭鲜红法袍被砸入一堵高大城墙中,手肘撑开碎石,硬生生将自己从墙壁中拔出来。 但是方才连续砸中陈平安额头与胸口的青同,却没有趁热打铁,因为以两拳换一拳,稳占上风的青同,察觉到陈平安这一拳的不同寻常。 这一拳不算太重,只是那份拳罡却颇为难缠,青同体内几处关键气府,动静不小,而那条篆刻符箓的胳膊上边,数百个金色文字和几张符图,几乎在一瞬间变得黯淡无光,如阵阵灰烬簌簌飘落。 之后青同便愈发小心。 一抹鲜红游走在街巷中,一道白虹就要干脆利落多了,都是一条直线,直奔那道好似游鱼乱窜的鲜红法袍,一路上建筑崩碎炸裂开来,一旦被青同得手,陈平安往往就会撞烂数百丈,就像在城内凿出一扇扇大门,反观青同,即便挨上一拳,多是身形摇晃几分,很快就会对陈平安还以颜色。 唯一不对劲的地方,青同发现陈平安连同先前那个能够打散金色符箓的拳招,始终在反复使用五种拳招,就像一种临时抱佛脚的演练,从最早的略显生疏,到渐渐的纯熟,拳意增长,不能说是什么突飞猛进,但是以青同的眼力,可以说对方第一拳与最后一拳的变化,只说技巧上的进步,可以说是肉眼可见。 青同一脚将那家伙踹得倒飞出去百余丈,年轻武夫的后背直接将一处豪门府邸打穿,在墙外街道一棵大树下,鲜红法袍以手肘轻轻抵住树干,止住身形。 沿着那条崭新道路,青同缓缓走出墙壁上的那个窟窿,笑问道:“自创?” 如果不是这些拳招的神意不够圆满,真是天下一等一的好拳。 陈平安笑道:“他创。” 是曹慈的五种拳法。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