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百五十八章 青萍剑宗 (第8/9页)
那些上五境老真人,喊师伯师叔,甚至是师伯祖、师叔祖,甚至还曾被人毕恭毕敬喊那太上师伯、师叔祖的。 只是两位同门之间,其实如今关系也一般,说到底,双方从来就不是一路人。 不同路,当然只是他们自己这么觉得。 詹晴小心翼翼问道:“晏兄,那位隐官大人,作为外乡人,最早是怎么在剑气长城那边立足的?” 晏琢认真想了想,大笑道:“以诚待人!” 在晏胖子去喊人的时候,孙道长找到了师姐王孙,试探性问道:“兵解山的那个龙新浦,找上门了,你要不要见他?” 少女姿容的女冠,神色淡然道:“如果对方是打着同乡叙旧的幌子,就免了,不见。如果你觉得他是来跟我们玄都观谈事情,而且比较重要,反正你才是观主,我这边无所谓。” 孙道长问道:“如果对方两者兼有,如何是好?” 王孙说道:“当然是公事大过私事,见一面无妨。” 孙道长如释重负,沉默片刻,没来由感慨一句,“师姐,我们师父,是个有晚福的人。” 作为孙道长和师姐王孙的师尊,那位道号“清源”的老道士,是寿终正寝,属于无疾而终。几个徒弟,又都算有出息,若是晚个几百年再走,可能就要揪心了。 王孙点头说道:“亏得师父走得走,不然多活几年,要被我们几个活活气死。” 哪怕是提到师尊,王孙说话还是没什么忌讳。 孙道长笑道:“你们一个个的,当年都不乐意接过师尊的位置,继任观主,我一直怀疑,师尊当年选我,是不是师姐你这边,与师尊偷偷说了什么?” “没证据的事情,少胡说八道。” 王孙坐在桃树下,伸手按住一把在鞘长剑,教训道:“当师弟的,没大没小。” 孙道长哑然失笑。 当年被玄都观上任观主,“清源”道长,被老真人同时领进玄都观修行的一拨孩子,有七人之多,在那之后,这位老真人就再没有收取嫡传了。 不过是七个孩子,结果其中光是飞升境修士,后来就有三个! 除了刚刚“出关”的王孙,现任观主孙怀中,还有双方那个喜好手持行山杖、负笈云游的小师弟,家乡来自一个盛产枇杷的小地方,出身贫寒,名叫黄柑,后来道号“青李”。 三位同门,孙怀中,师姐王孙,师弟黄柑,都先后跻身了飞升境,也曾分别担任玄都观住持,首座,都讲。 故而上任观主最后收徒的那一年,也被后世视为玄都观历史上,最为丰收年景的一个“大年份”。 即便是搁在整个青冥天下那部厚重老黄历书页中,也注定属于浓墨重彩的一笔。 所以老秀才上次带着一个虎头帽孩子,做客玄都观,就专程来这祖师殿,给上任观主敬了三炷香。 挂像上面的人,与挂像以外的敬香客,双方都擅长收徒嘛。 此外,老秀才的关门弟子,与上任观主的小弟子,亦有一桩不浅的道缘。 这就很善了嘛。 玄都观的上任观主,元禾,道号“清源”,老道士第一次为入室弟子们正式传道授业,就是丢给那些孩子一本只有寥寥五千言的道祖著作。 而王孙只是看了“道可道非常道”的开篇六字,她就合上了书籍。 那年还只是在玄都观担任三都之一的老道士,颔首而笑。 让她可以玩去了。 当时还扎两羊角辫的小姑娘,便蹦蹦跳跳离开屋子,独自玩耍去了。 只留下孙怀中在内的同门师兄弟,一个个大眼瞪小眼,对惊为天人。 孙怀中事后问师姐,到底是怎么回事。 当时师姐的解释是我又不认识字,师父丢给我一本书算咋回事。 孙怀中还就真信了,年少无知,年少无知啊。 确实,家乡是那永州的师姐王孙,她家世代都是捕蛇人,不曾读书识字,并不意外。 反观孙怀中他们这拨大多出身不错的修行胚子,别说认字,就是各脉道书都背了不少,比如最早公认修道资质最好的小师弟黄柑,不到十岁,早就熟读整部道藏了。 孙怀中是多年之后,才知道真相,原来师姐就只是觉得刚认识没多久的师弟“小孙”,年纪再小,可好歹是个修道之人,竟然能问出这种白痴问题,瞧着怪可怜的,她就随便找了个蹩脚借口安慰他罢了。 反正在那些年里,师姐每次看到孙怀中,就都眼神格外“和善”,也从不冷着脸,多半是当个需要她可怜可怜的小傻子看待吧。 此后王孙的修行路,无比顺遂,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