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8章 官近青云与天通(25) (第2/3页)
……………… 拜除宰相照规矩是天子御内东门小殿,然后学士院锁院。当这两件事同时出现,皇城内外所有人的耳目都会扩张到最大。 只是现在以赵顼的病情,不可能去内东门。让皇后代行也是一个选择——毕竟已经是垂帘听政了——但赵顼担心皇后不能将自己的心意表达明白,她实在是太缺乏经验。 所有仍在翰林学士院中的翰林学士,便因为这个缘故被招到了福宁殿中。 翰林学士满额是六人,但加知制诰的就没有那么多了。眼下玉堂员额未满,能书诏的更是只有三人,张璪、蒲宗孟和孙洙,三人全都被招进了福宁殿中。 张璪眼下已是翰林学士承旨,作为玉堂第一人,比当值的蒲宗孟还要靠前。 大拜除时,草诏往往五六封,甚至过十封,一人很难完成这么大的工作量。一般都会召集两名翰林学士同上殿,即所谓的双宣学士——冬至的那个晚上,张璪因形势所迫,一人独力写了七份诏书,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特例。 不过三位翰林学士接收的天子第一份谕旨,并不是‘拜’,而是‘罢’。 去声二十二祃——罢。 下平七阳——王。 上平八齐——珪。 罢王珪。 拜相的序幕,却是以罢相拉开,张璪一边让蒲宗孟书诏,一边揣度着赵顼究竟对王珪有多恼火。冬至夜他同样在此殿中,亲眼见证王珪几乎是将天子皇后和太子一家推进了深渊。 之前留王珪是形势使然,可惜在司马光和御史们的折腾下,天子的计算成了无用功。现在不用再保他了,当初的愤怒也就如同池底的淤泥,一并翻了上来。 秦失一鹿,天下共逐之。 张璪的心跳得有些急了。 说起资格,他这位翰林学士承旨,也同样只要一步,便能晋身两府。 …………………… “大势将定?”苏颂问着韩冈,“不知玉昆此话怎讲?” 韩冈冲苏颂笑了笑:“小弟不信子容兄看不出来?” 苏颂不置可否,又反问回去:“玉昆觉得会是什么样的大势?” 韩冈简简单单的回道:“天子觉得能安心的大势。” 苏颂突然凝神专注的看了韩冈好一阵,方才再开口,“玉昆,你之前究竟做了什么?” “不过是上了三份札子。”韩冈说得轻描淡写,却也不再隐瞒,“三天前是弛千里镜之禁,前天是请求刊行《自然》,昨日则是给先师请谥——这是第二次了,多半能成。” 黄裳听得一头雾水,他和韩冈、苏颂的层次差得太远,根本都不知道两人云山雾绕的再说些什么。但苏颂听得很明白,他神色转为严肃,问韩冈:“玉昆……你当真做好准备了?” “以前也不是没有过,不过是给天子强压下去了,还要什么准备?何况现在重新起头,既能释天子之疑,也能顺便跟吕宫保掰一掰手腕。”韩冈轻笑着,新党也好,旧党也好,都是对手。对新党在于道统,对旧党那就是为了维护大局,“说实在的,这几天一天一章疏,也不完全是针对吕枢密。” “是司马君实吗?”苏颂问道。 “当然。”韩冈点头,“旧党赤帜啊,再怎么提防都不为过。” 苏颂为之一笑:“可惜让吕晦叔消受了。” 韩冈不知道吕公著会在福宁殿中说些什么,但他的心思并不难猜,他能用上的理由,应该也只有一个。所以韩冈现在和吕公著争夺的便是同一个位置: ——新党的反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