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6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七) (第1/3页)
夜已深,但大宋帝国地位最高的大臣犹未安歇。 幽幽的烛火透过透明的玻璃灯罩,将书桌前的身影投射在对面的书架上。 平章军国重事的王安石并不是为了国事而夜不能寐,他正坐在桌前,低头紧盯着摆在桌上的一封书信。 ‘乱命不诤,流言不禁,上不谏君,下不安民。敢问平章,平得何章?’ 除此之外再无他言。 区区六句二十四字,王安石却差点气得七窍生烟。 不过是皇帝的昏话,明明还没有诏令,已经被他们给堵在了宫中,在外也只是风传而已,这又跟两府有什么干系。 台谏的成员们跳出来倒也罢了,他们本就有风闻奏事之权,可韩冈已是枢密副使,性当重,行须稳,哪里能听见风就是雨?这岂不是轻佻?! 但怒气稍歇,停下来时,他却又体会到了几分韩冈的心思。 韩冈在前线,直面北虏。手握十万甲兵,位虽高,权虽重,但也意味着他也把十万人的性命承托在了肩上。一言之误,就是数以千百计的将校士卒断送性命。他身上的压力可想而知。最怕的,就是后方生乱了。 所以才会听到了谣言,便忍不住立刻写信来相责吧? 既然如此,还是帮一帮吧。 “纵然是天子之意,但毕竟是乱命。不出宫闱,传到外面也不过是谣言而已,京城中哪一天也不会少,平章为何要下令禁言?当会欲盖弥彰啊。” 次日的重臣共议,面对王安石的提议,曾布立刻表示反对,而其他人也同样觉得并不合适。 “介甫,一动不如一静。”韩绛也劝道。 王安石摇了摇头:“非为京城,而是为北面。” “河北?……”韩绛问道,“河东!难道是韩玉昆那边说了什么?” “‘乱命不诤,流言不禁,上不谏君,下不安民。敢问平章,平得何章?’”王安石微微苦笑:“这是我那女婿昨日送来的信上写的。” 韩绛笑了起来:“韩玉昆气急败坏的时候倒是少见。他该不会本有心攻打大同,现在却不敢下手了吧?” “是玉昆送来的?”章惇的神色郑重得反常,不像其他人,为王安石和韩冈翁婿之争都不禁觉得好笑。 “子厚,有何处不妥?”王安石正不自在,连忙岔开来问道。 章惇重重地一捶交椅扶手,“这是旁观者清啊!” 韩绛几人尚是懵然,但蔡确随即却变了脸色:“子厚,你的意思是韩玉昆说的是福宁殿那边!” 众人颜色大变,蔡确一言捅破,他们哪里还能想不透! 复幽云者王。 这当真是赵顼的本心吗? 所有宰辅没一个是这么认为,只是猜不透,同时觉得太会添乱。 现在韩冈的话又给了他们一个猜测,而且很有可能就是事实。 皇帝这是在试探。 试探这段时间以来,他所听到的奏报到底有无谎言存在。 所以在厅中的宰辅们都变了脸。 他们这段时间,糊弄皇帝都成了习惯。 天子没有糊涂,这肯定是在试探! 蔡确长叹了一口气,起身亲自去取了一份奏章来:“这是吕吉甫昨日送来的奏章。也是说了天子的那句话,本来蔡确还笑他想做一回风闻奏事的御史,补上这段功课,现在倒是明白了。” 厅中变得更静了。 好几个都在想,正在外面的枢使,一个两个都是狐狸。 ‘看东府这事情办的!’ 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