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6章 八方按剑隐风雷(17) (第3/3页)
”王诜摇头:“今日章七枢密就出面请客,所以子瞻不会来。” 说着,他又神秘的笑了一下,又低声道,“韩三也会到。” 三人闻言又是一惊。 一人小声问:“……是那个韩三?!” “还能是哪个韩三?做宣徽使的那个!难道还能请得动做首相的那一位?” 韩绛排行也是第三,不过他德隆望重,倒是没人这般称呼他了。如今士林中,称呼韩三的指的就是一人。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韩冈与苏轼不合,这在京城并不是什么秘闻。 在韩冈与二大王争花魁的那件事中,苏轼扮演的可不是什么好角色。而且京城的几大象棚中,将各位角色化名后的杂剧隔三差五就在演着。 如今当事人现在都还在京中,韩冈和苏轼没有任何交流都是人人能看到的。京城中的哪一家,都不可能糊涂到同时邀请韩冈和苏轼做客——如果他们能邀请得到的话。 王诜道:“听说是因为梅花开了,所以章枢密来了兴致,请了几位好友喝酒。正好有韩三宣徽和子瞻。” “……赏梅喝酒,当是要作诗吧?!” 王诜微微一笑:“当然。” “章七枢密当真不是在要看苏舍人被韩宣徽恨上?” “不会,只是打算调解一下。”王诜否定道。 京城中的哪个人愿意无缘无故的开罪一名重臣,还是韩冈这个等级的?而且以章韩、章苏之间的交情,章惇也不会故意让韩冈和苏轼难看。 “只是调解?可韩宣徽那个性格……”一人啧啧的摇着头。 韩冈的性格世上谁人不知,就是天子当面也不曾退让半步,何论苏轼。 王诜道:“当是韩三主动请章七做中人。之前因为贺铸之事,他做得不妥当,只能私下里找子瞻说合。” 三人闻言点头,这话就说得通了。 韩冈之前坚持对贺铸的处罚犯了众怒,士林中颇有微词。三人周围很多人都觉得韩冈对文学之士太过苛刻,失去了应有的礼敬。现在来看,韩冈本人也肯定是自知理亏,才找私下找苏轼。 终究是他不在理啊。 正当王诜在与人背后议论的时候,韩冈抵达了章惇的府门前。 章援出来迎接,进门后,章惇又迎了上来, “韩冈迟到了没有?” “没有,子瞻也才到。” 注1:历史上,熙宁八年章惇出知湖州,苏轼的这首诗便写在当时,其中的一句方丈仙人便是开章惇出身的玩笑。 尽管后世有人认为这首诗是章惇憎恨苏轼的原因。但从时间上看,在几年之后,元丰二年的乌台诗案中,章惇为援救苏轼不遗余力,甚至为了他当面斥责宰相王珪,可见他并没有将这件事放在心上。 而之后苏轼被贬黄州,一直到元丰八年神宗驾崩,与章惇都有鸿信往来。其中一封还感叹,过去一直在劝诫他的,除了苏辙外,就只有章惇一人——‘平时惟子厚与子由极口见戒、反复甚苦’。 但等到高太后病死,哲宗亲政,章惇等回京之后,便立刻将苏轼贬去了岭南,之后又更进一步将其贬到了海南岛上。与当年救助苏轼的时候判若两人。 由此可见,两人的交恶,当在元佑更化开始、苏轼被重新启用之后;哲宗亲政,章惇回京执政,主持贬斥旧党之前。也就是高太后执政,章惇等一干新党被不断打压的那几年时间。只可惜到底发生了什么,就不是后人能知道其中的具体事由了。cuslaa的宰执天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