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九百二十章 又见圣旨 (第2/4页)
旧河,有一句Mmp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李子华丝毫也没有为这无耻而愧疚的意思。 他反而是闻言大喜,心想林延潮怎么如此草包,说出如此话来。 李子华温和地笑了笑,对众官员道:“诶,话不能这么说。付藩台眼下是乃是承宣河南右布政使,主管一省,无论河南哪一府哪一县的百姓,他都是他们的父母,一视同仁,岂能有偏袒之意。” “就算付藩台仍是归德府知府,但是为一府之私,反误一省之大计,这也是说不过去的,为官者修德修心,当以大局为重,天下百姓的福祉为要。” “付藩台为了百姓,不计生死与马玉相争,甚至差点丢了性命,在付藩台的眼底,不论是归德府还是开封府的知府,都是一样。你如此之言,让付藩台情何以堪?又将他置于何地呢?” 李子华这一番话说得,在场众官员都是鼓起掌来。 什么是煌煌之言,堂堂正正之师,什么是姜还是老的辣,人家李子华能担当正二品大员,当然有他的本事。 这几句话,不是林延潮整天指人对骂,手持花瓶给人开瓢说得出来的。 什么舌战群儒?不过是逞口舌之能,杨修之智,小人之慧。 唯有这样四平八稳的话,才是部堂大员的气象所在,你林三元要练就这一手还早着呢。 相对之下,林延潮就是十分相形见绌了,但见他仍是争道:“但是还有陈矩,陈公公,当初他的初衷,也是争取贾鲁河新河旧河一并贯通的。” 李子华心底一噔,暗暗冷笑,心想你林三元终于是说到点子上了。 有的人想不通,为什么李子华要为开封府争这开新河之事。 他李子华到底有什么好处,从其中谋得。 毕竟这钱又不是从河道衙门划拨,李子华身为河道总督,肯定不缺钱,也不会为了三十万两银子如何使用,从中做什么手脚。 身为河道总督,每年经手的银子几百万两,这三十万两在他眼底,不算是大数。 但是李子华不知为何,打听到了,林延潮打算通过疏通贾鲁河,为陈矩歌功颂德,刻石立碑的事。 这话听在李子华的耳朵里,就是另外一个意思了。 到了河道总督的位置上,差不多已是位极人臣了。 身为外官,他这辈子是当不了内阁大学士的,所以要想再进一步,他唯有谋求工部尚书的位子。 没错,李子华挂二品工部尚书衔,但是毕竟不是正牌的工部尚书。 至于南京工部尚书,也是正二品大员,但对于李子华这等地位的人,若去南京担任工部尚书,他绝对是不甘心的。 所以李子华打算,如他的前任河道总督潘季驯一样,先治河,然后以河道总督,再进为京职工部尚书。 握有工部实权,这样才称得上是位极人臣,仕途到达顶峰了。 但要成为工部尚书,李子华搞出如潘季驯那样卓著的治河政绩,相反,他任河道总督以来,河工的事被他几乎搞成了烂摊子。 乌烟瘴气,索贿成风。 所以对于李子华而言,不能进一步就只能退一步了。 他再在河道总督任上干下去,万一哪天什么雷炸了,他可就惨了。 因此李子华无论是从上进,还是从自保的角度来说,都迫切要上位为工部尚书。 要成为工部尚书,那么在内廷就要有强援。 所以他看上了陈矩。司礼监有六名秉笔太监。秉笔太监与内阁大学士一样,也是论资排辈的,他陈矩排名也不靠前,但是此人很得天子的赏识和信任啊。 陈矩说话在天子面前很有分量,所以李子华就动了巴结陈矩的心思。 因此李子华当初听到林延潮要以疏通贾鲁河的事,给陈矩刻石立碑之事后,第一个念头就是卧槽,居然还有这种操作。 你林三元前脚刚杀了马玉,后脚就干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