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九百八十五章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第4/4页)
手中看到文章看到时,心底震撼无二:“王阳明当年云,读书是为了成圣贤,但若是老百姓都能读书,那么不是人人皆可能成为圣贤吗?” “普及义学之意,大概就是如此了,林宗海此心还真是够大的。” 杨道宾这几日本来有离去之意,但看了林延潮的文章,却为以往见识浅薄而后悔,又暗自庆幸没有草草作出决定。 袁宏道出声:“学功先生,请允我以文刊印,让读书人都能知晓。” 林延潮皱眉没有立即答允。 其余学生都是道:“先生,今日朝堂上不少奸人都攻讦义学之事,此文一出绝对可以堵住这些宵小之口,也挽回了海青天的清名。” “是啊,若是继续让这些人攻讦下去,海刚峰非辞官不可。” 林延潮闻言终于点点头道:“好吧。” 得林延潮答允,袁宏道大喜,当下揣文而去。 袁宏道先回到房中,二话不说拿起自己的印章,在林延潮的文章上首盖印,然后珍而重之的收好,自顾道:“这等绝世之文,为传家之宝倒是次之,重要的是,可以激励袁家后人读书之不易。” “尔等于课堂消磨之光阴,乃一代一代之人争取而来,感不珍惜吗?没错,就是这样的话,拿来教育子孙。” 于是袁宏道将文章又读了一遍背诵之后,将林延潮原稿藏好,自己重新写了一篇带走。 但袁宏道却忘了自己并非过目不忘,自己背诵的文章里,与原文相较错了一个字,日后刊发出来后,引起争议,成为后世文坛上个一桩公案。 直到最后原稿现世,这才结束争议,但这篇'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之文,早以成为学校拿之'全文背诵'的文章,一代一代之人已是无法改口了。 于是经过三袁,杨道宾,以及林延潮的众门生的传扬。 不过数日林延潮的文章,立即传遍京师,一时之间洛阳纸贵。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app爱读小说阅读最新章节。 当初林延潮尚是举人时,名声不显,一篇漕弊论,尚且名动京华。 今天林延潮已成为了林三元,天下读书人都传颂他的文章。这一篇'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文章一出,顿时读书人争相读之。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 有人读到此时,但觉纸上之声,振聋发聩。对于这段管子的原文,有了新的认识。 ……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必谋之,利在一时不谋也,利在万世必谋之…… ……子孙虽愚,诗书必读,忠厚传家,乃能长久…… 有人读到此时,徘徊绕室,久久不能平息,于是以此作为家训,言传而身教,从此家里圣贤辈出。 至于顺天府的大小义学里,当初朝廷有意废除义学的声音稍稍传出,每个蒙师不免为此忧心。 他们想要发声,但官府岂会在意。 但文章一出,蒙师们绝对是比任何人对文章感动身受,读文之后忍不住流涕,唏嘘不已。 他们所操持的并非一分生计,而是背负国家之将来。 每个老师也是第一时间拿着这篇文章一字一句地交给尚在识字的蒙童们。 现在他们尚小,不过略懂文中之意,但将来长大成人,必不后悔昔日所读所学。纵使义学废除了,也知道今日有人为他们的权益争取过,奋斗过。 一时京中所有学堂,文章经由儒童们的朗朗读书声道出。 最后就是那些写文攻讦海瑞,抨击义学的几位御史们。 他们每日开门第一件事,就是清扫门前的无数垃圾,常常是早上清理了一车去,傍晚又是一车来。 而他们上朝之时,犹如过街之鼠,生怕被人认出,昔日的同僚,除了御史外,都不屑于与他们为伍。幸福来敲门的大明文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