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一千一十八章 钻空子 (第2/4页)
卷,而是让他们先行回去。 众考官出门后,看着林延潮桌案上如同小山般堆积的朱卷,都是怀疑他短短两三日内,能都看得完吗? 或者说林延潮就如传闻那样‘通关节’取士。 这可是近六百份卷子,若是林延潮卷子看不过,就算他不负责抓阄选卷,他们也没办法质疑什么的。 主考官房内,林延潮自是知道同考官们的担心,这抓阄选卷的事他是不会干的,尽管也确实有人这么干过。 这人就是清朝道光时大臣穆彰阿,中兴名臣曾国藩的恩师。 在清史上穆彰阿善于结党,名声很不好。 穆彰阿结党的原因就是他经常担任考官,屡主会试文衡。 穆彰阿担任主考官时,下面房官推荐上的每份荐卷,都极认真对待。 如何认真法?穆彰阿将荐卷搁于桌几上,然后焚香望空遥拜。 穆彰阿衣袋中常置两个烟壶,一个琥珀,一个白玉,款式大小相等,取一卷出,就向衣袋中摸烟壶,摸到琥珀就中,摸到白玉则不中。 名额满了后,余卷一律摈弃。 这就是穆彰阿的玄学阅卷法,毕竟你也是很认真的叩拜过了,人家也没办法说你什么啊(权势重门生多惹不起),所以考生的卷子落在穆彰阿手上只能各安天命,这曾国藩后来能成为中兴名臣,这琥珀鼻烟壶绝对是功不可没。 期间不时有其他考官来拜访,委婉提醒是否将放榜的时日延期。 而赵用贤将荐卷送至林延潮房中时,言语里暗中警告他秉持公心阅卷,不要行鬻卷之事,举头三尺有神明。 闻言时林延潮不由看了赵用贤一眼,这看起来真是对事不对人的君子所为。 林延潮答道:“我已知道了。赵考官房里荐卷的头名卷在哪?” 赵用贤对本房荐卷十分自信,林延潮让他荐三十卷,他荐了五十多卷。 赵用贤道:“本房荐卷篇篇都有不凡之处,不过这一篇破题为‘予以论之’的文章,我看不仅可冠经魁,还可为会魁。” 林延潮点点头道:“那么本官到时着重看就是了,赵庶子若无他事,本官要阅卷了。” 赵用贤见林延潮对他也是没有当堂阅卷,心底有点不满拱手道:“那本官就告辞了,方才那些话还望林总裁记在心上。” 林延潮不动声色,现在人家是把自己当嫌疑犯了。 林延潮拿起赵用贤推上了那份可列会魁的卷子读了。看完后自己也是赞赏,此卷确实是可以称作会魁的佳卷,赵用贤眼光倒是不错。 如此卷子放在以往,就算不能得会魁,但经魁也是妥妥的,可是现在…… 林延潮将这考生所有荐卷通读了一番,待阅至策问题,果真如自己所料,策问虽说都是答满了三道题,字数也没有少,但行文还是有些虚浮,谈不上言之有物。 如此就可惜了,自己是理由有压下赵用贤这份荐卷了。 于是林延潮在卷上,用青笔写了批语并盖印,全程只用了不长功夫。 若是赵用贤等人在场,见林延潮如此快就看完了一份卷子,一定惊异这是什么速度。 面对六百份卷子,林延潮倒是完全没有压力,推迟填榜,延迟放榜的事,那简直是不存在的。 但问题对林延潮而言,是如何摆脱自己眼底鬻卷的嫌疑。 两日的功夫,各房荐卷林延潮已是全部改完。 林延潮从各房荐卷一共抽出五份卷子,这都是含着四个一字的破题,并且是张鲸与林延潮约定三处字眼都相合的,另外两处是在第三题的题尾,还有一处是在经义题的束股。 另十二份卷子都是只包含一处字眼,就是四个一字的破题。 这些都是属于不明真相群众,听说了谣传,蛮写来碰碰运气,看看是否可以蒙混过关。 这四个一字的文字关节,从方从哲上告自己时,就已经是走漏了风声。 但是将卷子荐来的同考官仍是贪心不足,强行将卷子荐上来,也是有碰一碰运气的意思。若非方从哲闹这一出,这通关节卷子恐怕比自己案上的还要多一倍,将来捅出去定是一桩科场大弊案。 这些‘问题卷’倒不是篇篇都是小学生水平,反而是相当的不错。 因为各房考官荐上的质量都有所保证。有的卷子就算‘通了关节’,若真胡写一通,考官们也不敢乱取。 毕竟这是科举最高考试,会试。 同考官身后还有林延潮,王锡爵这一关,会试后,所有的卷子还要送礼部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