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九十章 战后布置,一年平辽 (第2/3页)
。” 何可纲不在身边,郭大靖也对刘兴祚说出了心里的计划,“连带着家眷,差不多能有五六万人,一下子就解决了辽东地多人少的问题。” 在辽东光进行军屯,还是单调了。有村镇,有百姓,才算有根据地的模样,没有烟火气,怎么能让人觉得是舒适的安居之地? 何况,特战营已经在辽东一年多,由于距离远的关系,探亲十分不便,对将士们的心理也有不好的影响。 对于军属移居的规划,已经制定下来。他们将多集中在镇江堡周边,尽量考虑到了安全。 刘兴祚不太关心移民屯垦,只对吞并辽镇感兴趣,对于郭大靖说的数量,他嘿然一笑,说道:“郭帅还是给祖家留了一线之地,不知道他领不领情。” 所谓的一线之地,自然是宁远的五千驻军。祖氏家族的人若真不想归并东江镇,自然还能继续留在宁远。 但这又能挺到几时?东江镇平辽灭虏之时,便是最终的覆亡之日。祖大寿但凡有头脑,也能够看出这一点。 “不要他领情,只看他是不是真蠢。”郭大靖冷笑道:“若是平辽时寸功未立,他们还有什么价值?” 刘兴祚用力点头,很是赞同,说道:“平辽之后,东江军都要裁减过半,何况是他们?既无战力,又耗粮饷,留之无用。” 到时候,不仅士兵不要,连军官也会一并裁撤。 最好的结果是当个普通百姓,老老实实地领地耕种;最坏的话,就要看皇帝是否要秋后算账,继续追究其罪了。 反正,如果真到了那个地步,郭大靖是不会为他们说话,伸手搭救他们的。 “飞骑与枪骑混编,三千加两千,你觉得如何?”郭大靖把骑兵编制的设想说了出来,征求着刘兴祚的意见。….刘兴祚倒不是排斥枪骑,也觉得有枪骑助阵,能够更好地打乱敌骑的队形,利于飞骑的冲击。 但三千加两千的组合,还是让他想了一会儿,才开口说道:“我觉得四千加两千还是比较合适的,毕竟飞骑是作战主力的话,枪骑兵就无需太多。” 枪骑兵就是骑马的火枪兵,赶路用马,作战时便是步兵。 飞骑呢,虽然临阵冲杀十分犀利,但手中的武器却只有马刀和手弩,没有远程作战能力。 在追击建虏的过程中,一旦遇到敌人依托阵地的阻击,飞骑就会陷入被动。骑兵冲阵,很不明智;抡着马刀下马步战,就更扯了。 这也是郭大靖一定要让飞骑枪骑混编的原因所在,骑兵对战,追杀逃敌,摧敌阻击,两种骑兵配合,能够适应所有的战斗。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app爱读小说阅读最新章节。 郭大靖不置可否,只是轻轻点了点头,便陷入了思索。 枪骑兵多一些,并没有太大的影响,越多越是对飞骑有利的。 但刘兴祚的建议中隐含着他的想法,那就是不想把飞骑分成小的建制,现在四千的编制认为是很好的。 飞骑还要不断地扩充,郭大靖的目标是三大营每营要达到六千骑。正是如此,他才要以三千骑为单位,配以枪骑,组建出六个骑兵集团。 显然,刘兴祚还不太清楚郭大靖心中的目标,才有那么点私心。 两千飞骑加一千枪骑的组合也不错嘛,郭大靖微抿嘴角,露出微微的笑容。三大飞骑营提升为团或旅,每旅辖三营,每营三千混编骑兵。 嗯,每个骑兵营再配两百匹马,一百炮兵骑乘,一百匹马驮载火箭,这样兵种齐全,综合战力就又能大大提升。 刘兴祚见郭大靖半晌无言,心中不免有些忐忑。毕竟,他是担心手下兵力减少,才提出这个建议的。 郭大靖计议已定,不想继续讨论这个问题,便转而说起了其它事情。 “平辽如此迫切,郭帅必然有独到的考虑。”聊了一会儿,刘兴祚说到了心中的疑惑,“但末将以为,晚些进行决战,似乎对东江镇更加有利。” 郭大靖看了刘兴祚一眼,并没有不悦的表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