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七章、指生为死和旗将汉兵  (第1/3页)
    就在朱道桦带着大军浩浩荡荡的进入广州城的时候。    通过快马驿站。    北京城的乾隆皇帝已经得到了广东方面的消息了。    头等侍卫,侍卫内大臣瓜尔佳·额勒登保站在角落里面。    三月份的北京城春寒料峭。    不过这养心殿的西暖阁有暖管环绕,还是相当温暖的。    至少额勒登保是没感觉到什么寒意。    不过跪在乾隆皇帝面前的几名满汉重臣可就不是这么想的了。    他们神色忧虑,甚至带着几分恐惧。    看得额勒登保也不由得面露忧色。    不会是广东那边出什么事情了吧?    身为头等侍卫,跟阿桂打过大小金川,又随福康安去台湾平定过林爽文的叛乱。    额勒登保可以算是满洲八旗里面颇为知兵的了。    这段时间乾隆也给他派了差事。    就是按照下面送上来的明军陆军操典,点了三千京营八旗来操练。    使用的虽然是鸟枪,但是据说很快就会更换位燧发枪了。    这段时间这位侍卫内大臣就经常被乾隆皇帝召唤前来询问这“明式陆军”的训练情况。    不过在额勒登保看来。    这“明军操典”不过尔尔。    无非就是走队列,练习开枪,和火炮的配合而已。    在他看来。    这用火枪,还不如用弓箭呢。    额勒登保就是出了名的膂力过人,能拉得强弓的满洲巴图鲁。    火枪这玩意儿,百步之外就很难命中了,甚至都比不上弓箭。    而且装填也太麻烦了。    即使是熟练的士兵,也要三十息才能完成一次装填。    虽然说如果换成燧发枪的话,能排列成更加紧密的队列,同时据说可以在枪上插上一把短刃,燧发枪就能变成短矛,连长枪手的编制都可以免了。    但也就这样了。    三十息,额勒登保自己都能用一张八斗弓连射四五箭了。    而且可以做到百步之内,例无虚发。    威力远超过火枪。    当然了。    像是额勒登保这样的弓箭手。    在现在的京营八旗之中也最多只有一掌之数。    所以额勒登保也知道,这火枪对弓箭最大的优势,就是训练方便。    在这之前,额勒登保没怎么用过火枪。    结果他只是花了两三天时间就可以非常熟练使用了——也就是说,一个智商正常的壮年男子,最多花费一个月就能很熟练的使用枪械了。    而弓箭手呢?    不要说训练到额勒登保这个程度。    就训练到能拉弓上阵的程度,也的个三五年的时间。    以前的八旗兵,拉弓射箭甚至都是童子功。    从小就练的。    而现在一个普通的汉人农夫,花费个十天半个月摸索一下怎么用火枪,对上一个精英弓箭手就能稍有一战之力。    这可太可怕了。    国朝严控火抢绝对是对的。    但是现在逆明范海而来,从别处得到了威力更强的火枪火炮的制造之法。    这逆明。    真的是国朝大患啊!    “都看了吧,都看了吧!两千六百多封信,都出自两广、江西、湖南、贵州绿营带兵官的手里,从参将到把总,还真的是一个都没落下啊!”    乾隆皇帝语气之中的怒意把额勒登保的思绪刚拉了回来。    他今天本来也是照例来给乾隆皇帝汇报“新式陆军”的训练情况的。    结果才刚进门,乾隆皇帝就让他先候着,然后差人把三名军机大臣和珅、孙士毅、董诰,还有东阁大学士、礼部尚书王杰,上书房总师傅刘墉一起叫到了西暖阁。    这几个可都是当朝宰执,国之重臣。    把他们一起叫来。    肯定是不得了的大事。    就在额勒登保想着的时候。    乾隆皇帝的声音又响了起来。    “怎么,都哑巴了?真是厉害啊,逆明一来,绿营汉臣望风而降!”    “一百三十二名绿营参将,三百多名的游击,还有都司、守备、千总、把总各级武官一共两千六百余人从贼,还写信给了南方诸省绿营的故旧劝降,可真的是逆明忠臣啊!”    什么?    额勒登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两千六百多名绿营武官附逆从贼?!    这...    这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    这些大清朝的绿营经制官可都是世受国恩啊。    汉人。    果然不可信!    “刘墉,你说说,我大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