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 8 章 又一个教练  (第1/3页)
    第二天是周末,丛澜有满满的两日行程安排——继续训练。    至于作业这种东西,丛澜在学校上课时候就写完了。    她成绩好,人又长得乖巧,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班上可得老师的喜欢了。    所以,上课时候她在那里写练习册,老师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学期学到了一半多,丛澜已经快把各科练习册都写完了,她还是超课程进度提前写的。    郁红叶没有催她早起,丛澜睡到了十点,算是有了个久违的懒觉。    “猫宁,妈妈。”    丛凛留了饭菜在冰箱里,他那边的饭馆在周末恰是生意最好的时候,比日常要忙许多。    郁红叶倒是放假了,就在家里照看丛澜。    “moning。”郁红叶道。    发音那确实比丛澜奇奇怪怪的中文音调要好很多。    丛澜坐在桌边,打了个哈欠:“黄老师说人家今天会去冰场找我。”    老黄昨天把于谨的联系方式给了丛澜,晚饭过后,她就把写着号码的纸条交给了爸妈。    郁红叶抬头:“知道,我九点的时候给他去了电话。叫于谨是吗?聊了十分钟,直觉对方还不错。”    丛澜:“嗯,是黄老师以前的学生。”    因为深雪俱乐部的特殊性,地理位置、教练构成等,他们跟冬训中心的往来不算少。    再说冰雪运动的圈子太小了,花滑好歹能凑齐四项运动员参赛,那雪车什么的压根就没队伍,他们这些教练大多都是退役后转的职业,本身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郁红叶昨晚上说,省队会向上输送人才。    实际上,体校、各地的市队、国内比赛出现的黑马,这些都是可以直接到国家队里的。    特别是冰雪运动,小众到不行的项目,那真是教练到处去找苗子,还想挖夏季运动的人。    丛澜如果在黑龙江再待半年,也会被推到国家队。    于谨为什么突然知道了她,那就是关系网的缘故了。    “哎你知道吗深雪那里出来一个天才。”    “厉害的,11岁三种五周。”    “在练3A吧,落冰还不太行,周数倒是没多大问题了。”    这么一说二说的,他就马不停蹄找了过去。    结果撞上了老黄,他亲爱的启蒙教练。    不过,正是老黄手里丛澜的数据本,让于谨对她更有信心了。    ·    丛澜下午在冰场,晚上跟妈妈去看音乐剧。    郁红叶振振有词:“艺术鉴赏要从娃娃抓起!”    她小时候溜冰,那是冬天等河流表面冻结实了以后,直接带着小伙伴就上了。    花滑这种麻烦的运动,她没什么兴趣。    等丛澜说想学了以后,郁红叶和丛凛特意找人了解了一番,从历史到现在的规则,再到以后出国比赛,什么都问了一遍。    女儿还没有提比赛呢,他俩就为以后盘算好了。    音乐剧也是郁红叶买的票,好在北京现在什么都有,找些剧院太简单了,票价贵的买不起,那就一般的。    郁红叶还听说乌克兰那边的艺术大师们,现在来中国了会去某个餐馆打工,国宝级艺术家献唱、弹琴、演奏,听着有点心酸,但她打算带丛澜去看看。    丛澜换了冰鞋到冰上的时候,老黄正在跟一个女性说话,对方的年纪比他要小一些,但看上去也有四十多了。    “嗯我就是来看看。”    “没事,你忙你们的,不用管我。”    丛澜在入口处脱刀套的时候,隐约听见了两句。    老黄扭头,见她准备好了,冲丛澜点点头。    没多会儿,老黄也穿了冰鞋上场。    丛澜停下了滑行的步伐,朝着老黄溜了过去。    老黄:“今年的比赛你要报名的吧?”    丛澜嗯了一声。    老黄:“于谨等等就来,他那里还需要你去做一个测试。等级资格你不是考下来了吗?报名没多大问题,就是进国家队这个,你不能劈叉。”    举国培养的制度里,运动员只要能进入国家队,几乎就等同于有了编制。    不仅不用掏训练费用,队里还会发固定工资,并报销一些置装费用。拿到奖金和代言的话有例行的分成办法,这些都是固定的。    而且队里的资源比较多,运动员如果能出成绩,也会有很多倾向,方便其日后的发展。    比如花滑这边,几千块钱的冰鞋、老是要坏的冰刀、成千上万的比赛服装,还有最大头的训练、理疗、编舞等费用,这些都可以报销。    后续出国比赛的机票、人员住宿吃食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