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寒士_第八百三十章 李广利的机会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百三十章 李广利的机会 (第1/2页)

    总不能你都能割胶了,有了收益,咱们还给补贴吧?

    那时候,其他部族见到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不给补助,愿意种的也大有人在。

    农养一磕旱烟袋,起身道。

    “我们部族的山林不少,种了。”

    “先种五十万棵试试!”

    我擦?

    陈建明和吴志林面面相觑。

    要不要这么积极?

    五十万棵?

    得种一两万亩山林吧?

    他俩不知道的是。

    农养已经盘算好了,即便以后割胶了不咋赚钱。

    前期的补助也不少了。

    农闲时节照料一下,不比打猎划算?

    当然,现在还不到移栽的时候。

    怎么的都要等到明年去了。

    最少要让苗子长到二尺高,才有足够的成活率和抵抗力。

    从那以后,农养专门找了几个老头照顾这片苗圃,生怕谈好的财源断了一般。

    铁锋军每到一处,各种民用商品也会跟着送过去。

    即便当地人没有钱,用皮毛,粮食或者药材、土特产也可以交易。

    雪花盐,铁制农具,棉布、一些缴获自辽人的骑弓,弯刀都深受黎族人欢迎。

    以往的汉人朝廷,是绝对不愿意让铁器流入土著部族手里。

    可铁锋军却不一样。

    他们敢卖,敢在榆林修建港口常驻,就说明他们对当地人是友好的,不设防的。

    山里汉子朴实,你对我好,我就十倍报答你。

    渐渐地,农养跟驻军商谈种橡胶树的事儿流传出去了。

    当地人不傻。

    这么大一个港口,得投入多少银子?

    当兵的,肯定是长期呆这里了。

    六七年算什么呢?

    眨眼就过去了。

    有补助赚,又不影响耕田狩猎,赚一份安全妥帖的意外之财不好么?

    不久后,居然有十一个部落先后跑来跟吴志林签订了种植合同。

    认种的数量高得吓人。

    六百万棵。

    要是将来都可以割胶,这得多大的产量啊?

    最后,吴志林不得不扩大育苗基地。

    要不然,来年都不够分的。

    消息送到沈麟手里,他很高兴。

    加上基地的花销。

    每年投入一两万两银子在榆林,提前几百上千年让三叶橡胶在琼州落户。

    这可是天大的好事。

    看来,还得送给当地人一些福利才行。

    沈麟在地图上圈了两个地点,让舰队下次去勘察,鼓励当地人开采。

    反正舰船回来有时都装不满。

    田独和石碌铁矿,可是中原地区最上等的。

    希望这个世界,依然能找到。

    铁城如今的钢产量,打着滚儿望上翻。

    邙山村的铁山可挖不了几年。

    泽州和黄家堡的铁矿只能算中等。

    而从琼州运输铁矿,一艘跟运输船差不多的万吨巡洋舰,一趟就能拉回来六千吨。

    不说铁矿石品位高达百分之七十,那些伴生的金银铜,就足够赚了。

    要是石碌铁矿真有前世三亿吨的储量,全部开采出来炼成钢铁。

    他真不敢想象,能把中原建设成什么样子?

    这个时代,辽国和大周的人口,加起来也不过一亿出头。

    即便几十年翻两番又如何?

    此乃后话,暂且不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