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百四十章 找到目标 (第1/2页)
每年的五六月份,对百姓而言,都极其重要。 夏粮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一家老小的肚皮。 对于那些基层官吏,夏粮征收,更是最要紧的考核项。 不管是丰年还是灾年,指望老天爷是不靠谱的。 沈麟也从没打算望天吃饭。 他每接收一地,首先干的就是清查田亩,核实最新的税目。 接下来就是更换基层官吏,充入一批伤残或者退伍老兵。 上下一心修水库,挖沟渠,建大道。 不靠天,不靠地,只靠咱们自己。 因此,即便年初有一个多月干旱,依然不影响今年铁城治下小麦的收成。 泸水东岸的一批试验田里,不少官员和农事研究员都在这里忙活。 每一亩试验田都要单独计算,一根麦穗都舍不得丢掉。 农垦司司长王成俊晒得一头一脸的黑色油汗,整个人却笑的格外开心。 “大都督,五号良种达到预期。” 沈麟一听汇报,顿时鼓掌大笑道。 “好!” “五号良种,同样种植条件下,比普通麦种增产一倍。” “农牧司的各位同仁,你们这几年的辛苦没有白费。” “其他品种即便达不到五号良种的水平,也值得欣慰。” “你们要知道,这天下的耕地何止几亿亩?” “只要我等努力,让粮食不断增产下去。” “百姓哪儿还有饥馑之忧?” “所以,我们现在做的,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事!” 大伙儿也跟着鼓掌。 刚从河东卸了兼职,赶回铁城的民政部长周元接口道。 “大都督已经证明了,育种计划跟生孩子一样,肯定走得通。” “那咱们就要坚定不移的走下去!” “在场的诸位,六七年前,咱们最好的良田亩产量超过一担麦子,主人家都得开心坏了。” “可咱们铁城后来呢?用了农家肥、鱼骨粉和磷肥。” “又推出一代代良种。” “亩产一百二十算什么?” “如今我铁城系的土地,只要按照规范来,再贫瘠的坡地只要不缺水,亩产都超过两担。” “等明年,五号良种推广,三、四担都不是梦想了。” “老王,老朱,还有各位农牧司的同僚,你们辛苦了!” “今晚,大食堂庆祝。” “部里买单!” 一帮人顿时欢呼起来了。 “好!” 周元做事向来一板一眼,铁面无私。 即便是用公家账上的钱,还是在内部食堂搞庆祝,这种活动都很难碰到。 原因很简单! 良种的作用实在太大了。 河北、河东路历来都是产粮大省,耕地拥有量巨大。 即便因为前几年贼寇、鞑子肆虐,抛荒不少。 沈麟接收后,出台了一系列惠民政策。 由军方主导的大规模分田分地,至少查清了所有田亩数量。 这其中,那些豪绅地主瞒报的全兜出来了。 经过辽军来来回回的杀,有几个土豪活下来了? 跟着伪周走的,暂时小命儿还在自己手里,可家乡的田产就全被抄没了。 如果算上陕西、河套、以及河西地区的田地。 沈麟治下的现有耕地达到了六千万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