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 第752节 (第1/2页)
“咦?”李藐一下子紧张了起来。 他本能的左右环视,确保这茅房中无人,周围也无人后,这才小心翼翼的拿起石头,只见下面藏着这石头刻着的极小的四个词: ——馗不首、吾不口、示不小、皂不白! 看字面,就像是一个腐儒在蹲坑时无聊刻在地上的,腐儒就是这样,总是爱瞎七八乱想。 但…… 唯独李藐,这十二个字,让他一个寒颤。 他的眼睛瞪大,忍不住心头暗道出此间玄机。 『是——九五二七!』 没错,“馗、吾、示、皂”对应的数字正是“九五二七”…… 至于九五二七,那是在李藐北上之前,就与关麟秘密定下的一个计划与行动的代号。 这是要启动代号为“九五二七”行动! 想通这一节,短暂的沉吟后,李藐整个人突然就亢奋了起来。 这一次……是属于他的战斗啊! …… …… 第411章 他射了—— 关麟与李藐是定下了一些特殊的编号,对应着特殊的任务。 这是只有在非常之时,在李藐与丐帮中人无法见面,或者不方便见面时才会让丐帮中人写在一些不显眼,却必定是李藐会经过的地方。 对应的数字从一到九。 分别是“丁不勾”、“示不小”、“王不立”、“罪不非”、“吾不口”、“交不叉”、“皂不白”、“分不刀”、“馗不首”、“针不金!” 这些字眼的旋即,便在于第一个字…… 比如“丁不勾”的“丁”字,就是最上面的“一”,“示不小”的“示”就是最上面的“二”; “罪”是上面的“四”; “针”是右边的“十”。 从这些“字”中均是可以截出对应的数字,这样既隐蔽又能传递一些信息,类似于摩斯密码。 为了防止李藐记错、记混乱,关麟赠给李藐的《诗集》中,透过特殊的雕版,也是能找到编号对应的行动。 倒是李藐的记性还不错,一下子就反映了过来。 此刻,他一边看着这“九五二七”的编号,一边用脚将这编号插去。 一时间,他回忆起曾经在江陵时,与关麟谈论过的事儿。 那时候两人聊到了“信任”这个话题。 在李藐的理解里,若要完成任务,只需要获得曹操、曹植的信任。 但,在关麟的计划中,他直接提出一个全新的思路,或者说是争议……那便是获得“夏侯惇”的信任…… 如此,就相当于获得了整个曹魏宗室的信任。 那时的关麟在细细的向李藐讲述夏侯惇的为人。 ——清俭廉洁。 曹操赐给夏侯惇的赏赐过百万,可夏侯惇全部都分给将士…… 是曹魏阵营中,少有的位极人臣而不置产业的。 再加上他辅佐曹操定天下之功,却宁屈居于魏册封的“伏波将军”,而不肯受汉册封的“天下兵马大将军”! 从这里就能看出,夏侯惇屡战屡败也好,有勇无谋也罢,但……无法否定的是,他是一个纯粹到极致的人,他的一颗心,全部献给魏国了,毫无保留。 也正是因此,关麟告诉李藐,一定要找准时机,想方设法接触夏侯惇,最好是对他施以恩义,获得他的信任。 这将对李藐在曹魏一步一步的掌握重权,一步一步的执行那瓦解曹魏的计划至关重要。 至于编号“九五二七”,对应的行动是……接近夏侯惇,获得夏侯惇的信任! 还有一层含义,必要的时候“九五二七”将是一个暗号,能够在特殊的时候保他周全。 当然关麟并不知道夏侯惇在宛城,他只以为夏侯惇的儿子夏侯楙在这里。 关麟的本意是想利用夏侯楙做文章。 活着的也好,死了的也好,只要李藐用好了,哪怕是把夏侯楙的尸体带回去,也能俘获一大波夏侯惇与宗室的好感。 呼…… 想到这里时,李藐长长的吁出口气,顿感到身上那重于千斤的责任。 不过很快,他就收敛起一切复杂的心绪,他最后深深的呼出口气。 身处敌后,他早已能做到在面对任何情形时,心态上的波澜不惊—— 他走出茅房,只经历了一个短暂的刹那,目光由犀利转为和缓。 他的步履如常,与往日没有任何不同。 只是,他的心头却仍然不住的喃喃吟着。 ——『九五二七,九五二七……』 ——『俘获夏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