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 第781节 (第2/2页)
……” 法正感慨道。 “是啊!”刘备颔首,他已经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辞藻去形容他对关麟的赞誉。 甚至因为关麟,他已经无法直视自己的儿子。 这简直是一个在天穹上肆意驰骋,一个在泥地里玩泥巴! 关麟、阿斗……一龙一虫啊! “能发明出这些新奇事物,我并不惊讶,可云旗竟能将徐元直给请来,这才是让我惊讶的地方!”刘备说到这儿,不由得感慨:“云长是佩服元直的,有元直在荆州,我与孔明的心总算是能放下了。” 说到这儿,法正已经取来了第二封信笺,在他看来,诸葛亮同时将三封信一并送来,此举绝不是偶然为之。 “这封是杨仪的信……” 法正看到了署名,于是直接给刘备递了过去。 ——『杨仪?』 刘备心头吟出他的名字,旋即突然想到了什么,“噢,此前我是与孔明商议,派杨仪赴荆州,试试看能否召云旗至巴蜀,教授阿斗,不曾想,这么快就回信了。” 说着话,刘备已经展开。 可随着眼眸望向这信笺中的字,他的面色一下子凝起。 “怎么?是……云旗不愿意么?”法正的话刚脱口。 刘备直接把信又递给了他,“孝直自己看吧……” 法正一看,原来是……杨仪根本没有见到这位关家的“麒麟儿”,可……通过重重走访,杨仪发现,荆州离不开这位云旗公子啊! 法正有些惊讶,感慨道:“不曾想,如今……云旗在荆州的威望,竟是比云长将军还要高!” 说到这儿法正顿了一下,“也是……此番云长将军险象环生,若非云旗的话,这局……还不知道是什么样子?莫说是攻下宛城威胁许昌,怕是连云长能否全身而退,襄阳能否保全,都是未知!” “可惜啊……”刘备感慨道:“阿斗顽劣,不服管教,本以为选云旗这么个年龄相仿者,更容易循循善诱,哪怕能学到一层,也胜过他如今的脾性,只是……” “主公……”听到这儿,法正眼珠子一转,像是看懂了诸葛亮的深意,连忙提醒,“威公信笺中提出了另一个折中的法子,孔明又将这信与第一封一道呈于主公,那意思再明白不过,主公可以试试威公提出的另一个法子?” 刘备一惊,然后张口:“将阿斗送到荆州?” 法正颔首,“的确,自商周起,只有诸侯将儿子送入国君身边,引为质子,从未有国君将儿子送于诸侯身边,但……主公与古时的那些君主不同啊,主公与二将军、三将军的情义,也不是古时那些君主与诸侯可以比肩!” 作为刘备的好基友,法正太了解刘备了,别看平素里法正一直待在刘备的身边,饭则同席,寝则同床。 但,真要论起情义,刘、关、张桃园之谊是远在他法正与刘备情义之上,甚至都不是诸葛亮与刘备亦师亦友那份情义能够比肩。 在刘备的眼里,关羽是兄弟,绝不是手下大将,更不可以“君王”与“诸侯”的关系论之。 他们是过命的交情。 果然…… 随着法正的话,“哈哈哈哈”刘备爽然笑出声来,“知我者,孝直也,知我者,孔明也……看来,无论是孔明还是孝直都笃定我会送阿斗赴荆州,追随在在他这位云旗兄的身边,长长见识,学学本事……” “三人行,必有我师,更何况是云旗公子这样的师傅。”法正感慨道:“阿斗赴荆州,此举可行,当行……” 就这样,在这一对好基友的对话中,送阿斗赴荆州这事儿,算是定下来了。 只是……随着第三封信展开,一下子……又为阿斗赴荆州这事儿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霾。 “怎么?” 法正注意到刘备眼神的不对。 刘备眉头凝起,指了指这信笺中的字眼……然后把信递给了法正。 这是黄月英寄给诸葛亮的信,与其说是信,不如说是家书。 当然,前半部分,黄月英讲述的是“关麟”与“沔水山庄”,还有那些神奇军械的不可思议,这与前面两封信件可以形成佐证,并不奇怪。 可奇怪就奇怪在下面的内容,黄月英向诸葛亮讲述出他的担忧,即关羽斩关兴后,关麟与关羽“决裂”,离开襄阳,带兵赶至江夏。 如果只是赶至江夏也就罢了,毕竟江夏也是军事重镇,北接南阳,东临淮南。 这里的防护也很重要! 可偏偏,黄月英信笺中提到,关麟到江夏后,每日沉迷歌舞,每日醉生梦死,纸醉金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