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 第914节 (第1/2页)
凭着周循的资历,是没有资格参与这样的议事。 但……谁让现如今,周循的手上有一万兵士呢?这一万兵士……已经是建邺城半数的守军,是建业的希望,是孙权的希望,也是整个东吴的希望。 待得通传的亲兵走远…… 周循笑了,环望身旁的众人,“云旗公子还是胆大啊,我以为……他此前密信传来的消息,那一条突袭江东是围魏救赵,没曾想……却是釜底抽薪。” 与周循的淡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孙绍的严肃与一丝不苟。 他郑重的说:“若是釜底抽薪,那循兄的部曲与鸿雁的死士就能拍上大用场了——” 随着孙绍的话…… “咚——” “咚——” 建邺城的钟声还在持续的响彻,震耳欲聋。 很快……这一条“噩耗”就要传遍江东! …… “什么声音?如此震耳欲聋……”建邺城驿馆处的曹丕从睡梦中惊醒。 门外……吴质与刘桢早就赶来。 他们并不知道,前线发生了什么变故。 还以为……是天子册封的吴王诏书被东吴提前知晓,故而……发出如此钟声,纪念这对东吴,对孙权……极有意义的一天。 看到曹丕出门…… 透着聪明劲儿的吴质笑道:“这里是东吴,咱们的消息……很容易就走漏了,不过正好……既孙权如此迫不及待,那公子只需准备好册封诏书即可!” “是啊……”刘桢也附和道:“我听闻,如今襄樊战事不利,那关家四郎一把火整整烧了三座城,当务之急……魏王迫切需要东吴的支持啊,子桓……你手中的这诏书,关乎着能否替魏王挽回败局,这是大功一件哪!” 听吴质、刘桢这么说,曹丕缓缓点头,继而笑道:“既如此,那你二人随我一道,咱们就迎着这钟声去吴侯……不,是去吴王的宫殿!册封给孙权这封‘大魏吴王’的诏书,也替我爹……挽回襄樊战场岌岌可危的局势——” 当提到“大魏吴王”这四个字眼时,曹丕加重了语气。 言语间,多少带着几分调侃与戏谑…… 一切都尽在掌控! …… …… 东吴的朝堂上,再没有丝竹演奏的柔雅篇章。 因为关羽的突袭,因为关家军三日下四城。 不……算上樊口,已经是三日下五城…… 这等千里袭人攻城拔寨的速度,无声的就是对此间满朝文武的一股巨大威慑。 整个朝堂也迅速的陷入混乱…… 无数文吏肆无忌惮惊惶的张口:“他来了,他来了,他来了……” “关羽……他最擅长急行军,最擅长攻城拔寨……” “朱桓将军阵亡,樊口已经丢了,接下来,接下来就是柴桑,过了柴桑……就是咱们的建业城了!此……此乃危机我东吴存亡之秋啊!” 一道道唱衰的声音甚嚣尘上。 骨子里就带着“投降派”色彩的张昭、张弘……此刻默然听着一干文武的声浪,默然不语。 顾雍更是担忧到了极点…… 他不喜欢关羽,因为关羽与孙策是一个类型人,若是孙权……他会屈服于世家大族,继而……制衡、妥协、让利……可无论是孙策还是关羽,一旦……东吴的世家露出反抗的意思,那他们都会选择最暴力的镇压! 甚至……从某些角度上看,关羽比孙策更不好对付,至少……因为那关家四郎的缘故,关羽不像孙策,他不是一个没有脑子的莽夫! 故而…… 这次罕见的,当年赤壁之战,主降的各大东吴家族,如今……他们竟是同仇敌忾,勠力同心,纷纷表态要殊死抵抗。 周循也在,他听着文吏慌乱的抱怨,听着吴郡、会稽这些家族软绵绵的“抵抗”的雄心……他很想笑…… 抵抗?大军在外?对手又是关羽?怎么抵抗? 更何况……还有他周循,还有鸿雁……周循实在想不出,到了这种局面,孙权……还能怎么打?无外乎就是把外派的兵马调回驰援罢了…… 两害相权取其轻,这是唯一的方法! 果然…… 吴郡四大家族之一张家的族长张温道:“主公,我几大家族虽有些部曲,但三军易得,一将难求……整个东吴能统兵的将军悉数派往荆州了,如今固然能守柴桑,可要抵御关羽的进攻非……非吕蒙右都督不可啊!” 张温说的是大实话…… 这越是孙权心中一直在纠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