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 第936节 (第1/2页)
东吴的背刺,无论最终是胜是负,都会让其在舆论中的漩涡中,被百姓的吐沫星子淹死,也在未来的记载中留下“卑劣”、“鼠辈”的名字。 所以,诸如“同盟协定”,诸如“停战协定”,是可以随时单方面的撕毁,但……代价……沉重至极。 东吴就是看准了这一点,所以才用“诸葛瑾”向诸葛恪打亲情牌,这一步走好了,东吴可就转危为安了。 事实上,从曹操与贾诩那迫切的眼神中能够看出,想要这份“停战协议”的又何止是东吴,无论是大魏,还是曹操……对这“停战协议”都是望眼欲穿哪! “三方罢斗么?” 曹操一边踱步,一边口中轻轻的念着这几个字,他的步子也愈发的急促且沉重,到最后,他的虎目抬起,仿佛怀揣着巨大的希望望向程昱。 “那诸葛恪他……他答应了么?” “没有!”程昱摇了摇头,却并不气馁,而是如实说:“如此决议,事关重大,诸葛恪只说要仔细想想,权衡一下,考虑一下……” 不等程昱把话讲完。 贾诩插嘴道:“这事儿,不好考虑,更难权衡……” 他轻轻的摇了摇头,仿佛一边揣摩着诸葛恪的心思,一边解释,“左边是忠义,右边是孝道,这就像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孟子说,舍鱼而取熊掌者也?但究竟谁是鱼?谁又是熊掌呢?那诸葛恪……不过还是个年轻人,他能分得清么?又能选对么?” 贾诩是分析,更是提醒曹操。 曹操的话则是更冷冽,他依旧在问程昱:“这几天,他可考虑清楚了?” “没有!”程昱只能坦诚的回答。 “呵呵……”曹操却笑了,是冷笑,他右手一摆,大声道:“孤可没有那么多时间去揣摩他的心思!” “来人传那荆州使者诸葛恪,孤今日就要他的态度!” “孤今日就要知道,何为鱼?何为熊掌?他诸葛恪究竟要怎么选!” …… …… 许都城,东吴官员的驿馆。 诸葛瑾要弹奏古琴,他的脸虽狭长似驴,但他却是个讲究的人,每每弹琴都要先端进来半铜盆清水,然后将手清洗三次,静心三十息,才能开始弹奏。 这次也是一样。 而诸葛瑾的琴声,仿佛从来都带着一股魔力,能让听到它的人迅速的安静下来,沉浸在诸葛瑾指尖与古琴触碰流出的清韵。 余音绕梁,不绝于耳…… 感染着这驿馆处的每一个人,却也感染着,驿馆之外,那刚刚转过街巷,本要步入这驿馆的诸葛恪。 如今的诸葛恪,已经处于……极致的挣扎中,整整五天了,还是……那个问题? 东吴要以生父“诸葛瑾”全家老小的安危要挟诸葛恪就范,代表荆州与东吴、曹魏签下一纸两年的停战协定,名义上是造福黎民,实际上是拖延时间,包藏祸心。 若做,那无疑…… 他诸葛恪将成为荆州的众矢之的,将辜负关麟的栽培与器重。 若不做,那……他与诸葛瑾之间那生父的情,又是能够狠心割舍,狠心见证生父一家灭门的么? 至今…… 诸葛恪都还没见过他的继父诸葛亮,或许是因为这个缘故,他对生父诸葛瑾的情,愈难割舍,越想……心头最是挣扎,复杂。 左边?还是右边? 遵从孝道?还是遵从大义? 是做汉室子民唾弃的荆州之叛徒?还是做心似钢铁的不孝之子。 一连几日,诸葛恪都很是挣扎。 挣扎着……挣扎着,他不自禁的就来到了此间,来到了父亲的驿馆处。 他想要单独与父亲畅谈一番,也聊聊他的心境……一如他小时候那一次次的父子闲谈纵论一般。 但他没有敲门,琴声……仿佛带着某种特殊的含义,让诸葛恪的步子突然停了下来。 就这么静静的站在了驿馆门外。 仿佛……父亲弹奏的曲子,让他又回忆起小时候父亲诸葛瑾对他一次次的谆谆教导。 那是一个画面…… 是九岁那年,已经读过百卷书籍,且过目不忘的诸葛恪自诩对“四书”、“五经”、“六礼”、“七教”、“八政”有一些了解,于是便与父亲诸葛瑾探讨。 ——“呦呦鹿鸣,食草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这一对父子,讨论到了忠义,讨论到了孝道,从《诗经·小雅》中的“鹿鸣”、“四牲”,到“皇皇者华”,再到祭祀…… 到祭祀的缘由…… 诸葛恪对此很是好奇,也是这一次,他了解了……祭祀是大有学问。 家庭祭祀对祖辈的缅怀与纪念; 国家祭祀是灌输于臣子对皇帝与天地的敬畏与忠诚; 学生的祭祀,则是表达对先哲的怀念,对师长的尊重,以及对“天地之道”的遵守! 父子二人的教授与探究,让两人都对对方的才学啧啧称奇,但……为了不让这个儿子骄傲,诸葛瑾抛给诸葛恪一个问题: ——“人为什么要活着?” 诸葛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