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61节  (第2/2页)
”    “理由倒是比较充分,诊断思路我还没想明白,让我再想想行吗?”    李敬生面对两位主任医师,还有多位年轻医生,两个护士,以及家属的目光逼视,他还真有些不自在。    “没问题,你慢慢想,什么时候想好了再告诉我和吴教授。”    华主任把病人的检查资料直接递给他。    “要查看患者的病历与治疗方案,可以直接去办公室的电脑上查看。”    “好的,谢谢您。”    李敬生能感受到,华主任对他很器重。    “老吴,你认为脂肪栓塞与败血症哪个机率大?”    华主任没有再理他,而是与吴教授直接在病房内展开新的讨论。    病人没有转危为安的情况下,华主任也不敢走。    “咳……这个嘛,脂肪栓塞的概率确实要更高一些。”    吴教授的老脸有些发烧。    不可否认,他今天被这个年轻医生狠狠上了一课。    李敬生的表现实在太耀眼了。    “长期骨折比较容易发生脂肪栓塞,这个病人要真发生了脂肪栓塞,一定要把病理查清楚,防止以后出现类似病例。”    ……    过了七八分钟的样子,呼吸机还没借回来,病人突然发生肢体抽搐。    血压再次迅速下降。    脸色、手指、嘴唇更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发绀。    吴教授赶紧调高氧气浓度,效果不好。    他要再次调高氧气浓度,李敬生赶紧劝道“不能再调高了,否则会适得其返。这时候上呼吸机是唯一救命的办法。”    吸氧的浓度不是越高越好。    如果过高,会发生氧中毒。    而且吸氧的浓度太高,反而会起到抑制呼吸的反效果。同时还会导致肺不张。    现在患者本身就已经发生了肺水肿,呼吸困难,再给予高浓度吸氧,相当于补一刀。    直接送患者上路。    吴教授肯定懂这些医学常识,但是在临床抢救的实践中,氧浓度需要灵活调整。他很可能缺乏这方面的实战经验,再加上看到病人马上有可能丧命,这才疯狂调高氧浓度。    经李敬生提醒后,吴教授的老脸再次一阵发烧。    “是我考虑不周。小秦怎么还没把呼吸机借过来,这可真要命啊!”    吴教授急得跺脚。    如果他一开始就采纳了李敬生的意见,也不至于现在着急。    还好,秦医生算是给力。    呼吸机在关键时刻借过来了。    “呼内的医生很仗义,听说咱们出了个危重病人,担心我们平时很少用呼吸机,特意跟过来帮着调试。”    秦医生还带了个男医生回来。    却是李敬生的熟人,呼吸内科的唐伟林医生。    也是木主任手下的一名优秀年轻医生。    “李医生,听说你现在加入咱们第二医院啦,恭喜恭喜!欢迎去我们呼内科做客哟!”    唐伟林看到李敬生,立刻笑着打招呼。    “谢谢,谢谢!病人刚才出现抽搐,缺氧症状加重了,先抢救病人吧!”    “好!”    唐伟林转头看向两位主任医师。    “华主任,吴主任,那我就直接弄了。要是早知道李医生在这儿,我也就不用过来了,李医生的水平很不错的。”    他还顺便夸了李敬生一句。    “弄吧!”    华主任早就急得不行了。    吴教授则是后悔没听李敬生的劝,现在就盼着患者能够挺过这一关。    对于唐伟林夸李敬生的水平很不错,两人深以为然。    刚才可是见识到了李敬生的高明。    给患者上了呼吸机后,低氧血症明显得到改善。    要知道,支气管镜、呼吸机都是呼吸内科的‘法宝’。    每个科室都有一些‘法宝’,各不相同。    骨外科连台呼吸机都没有,还要借,这也说明第二医院比想像的要‘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