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23章  (第1/1页)
    是!    队长,你是觉得,那个司机有嫌疑?林瑶点完了餐,问道。    总共七名受害者,只有第一起案子有人看到了受害人,无论如何,这个司机都很重要。秦风说道。    沈熥找到了司机的资料,然后进入系统查询。    不久,结果出来了:队长,查到了,司机鲁永胜,07年元旦在家中急病去世了,户口信息已经注销。    去世了?秦风一愣,随后点点头道:好吧,这个线索断了,那就全力寻找雨衣人。    好的,队长。    午餐送来了,众人各自夹了菜到饭盒里,一个个都自觉的回到各自的位置,看资料的看资料,看监控的看监控。    手下都这么努力,秦风这个队长也不好意思闲着,端了一碗盖满了菜的米饭,回到办公室。    干净的现场,利用大雨掩护,不仅环境证据提取困难,甚至拿不到,还能躲避天网监控。    凶手很聪明。    真的是模仿作案么?    秦风一边吃饭,一边看着卷宗,一边思索着。    要不用侦测卡?    秦风想起自已还有一个杀手锏没用。但想了想,还是没有下定决心。案子刚刚发生,凶手应该不会这么快再次作案。    而且最重要的是,嫌疑人虽然遮住了面容,还做了伪装,但却漏了行藏,监控很可能能够锁定目标最后消失的区域。    应该能够很快锁定嫌疑人。    吃完午餐,众人完全进入工作状态。    秦风花了几个小时的时间将所有卷宗看完了。卷宗很厚,但除了受害人的衣着头发样式等信息外,能够提取到的信息几乎没有。    甚至连凶器是美工刀还是手术刀片,还是其他,都没有确定。    这样查,能够找到凶手才怪了。    不过也不能怪当时的办案人员。毕竟科技发展的制约,财力的制约,那个时候还没有这么多监控,各种仪器也没有这么先进。    更何况,大雨天给了凶手最好的掩护。    什么线索、证据都没有,怎么查?    将最后一份卷宗拿出去,交给没看过的队员,秦风走出办公区,来到阳台点了一根烟。    他需要好好归纳总结一下,同时也得捋一捋思绪。    烟才抽了一半,林瑶跑过来了:队长,宋主任过来了。    哦?老宋来了。秦风赶紧熄灭烟头往办公区跑。    老宋!怎么样?看到宋展博一身西装革履,头发油亮,精致的不像话的样子,秦风就想把他的头发给揉两下。    他一直想不明白,怎么会有人这么喜欢穿西装,夏天啊,不热么?    扶了扶眼镜,宋展博温言细语的道:有些收获,开个会吧。    好,我们去会议室。    秦风和宋展博走前面,其他人也赶紧起身,拿着笔和笔记本跟着进了会议室。吴斌也进来了。    众人坐下,宋展博站在前面,将手里的报告递给秦风,然后将一个u盘插到电脑里,调试好后,拿着遥控器开始做尸检报告说明。    按下遥控器,一张局部放大的高清尸体照片出现,照片显示的是死者的伤口。    死者死亡时间在凌晨零点五十三分到一点零五分之间,致命伤在颈部,只有一处伤口,尸体没有其余伤痕。    指甲干净,手上沾染的血迹确定全部为死者所有,体内没有化验到迷药等毒素成分。    基本情况介绍完毕,宋展博扶一下眼镜,按下红点指示器对准大屏幕上照片的伤口位置,继续说道:    伤口轨迹是从死者右侧颈部到左侧,伤口深两厘米,喉管和两侧静脉多根血管被割破,右侧颈动脉受伤破裂。    我们推测,凶手正面袭击,是左利手。    凶手出手速度很快,凶器非常锋利,一刀割喉。凶器很薄,怀疑是刀片一类。    最重要的是,我们将死者的伤口和八年前的伤口做了对比,特别是最后两个案子。可以确定,凶器是不一样的,之前案件的伤口要比死者郑晓红的颈部的伤口厚。    同时深浅和长度也不一样。    那就是模仿作案了?姚明宇问道。    这是你们的工作,我们的工作不是推理案情,只是告诉你们真实的数据。宋展博耸耸肩,在秦风身旁坐下。    其他人的目光也看向了秦风。    老宋,郑晓红被杀的凶手是左利手,但我看之前的案子,凶手杀人用的是右手吧?    是的,当时的尸检结果是这么说的。宋展博点头。    如此看来,模仿作案的可能性很大。秦风若有所思的说道。    听到秦风的话,姚明宇身体挺了挺,眼里满是笑意。旁边坐着的刘双全也给他竖起了大拇指,用嘴型说了两个字:牛掰。    对了,伤口处的油性物质呢?秦风又问。    我们化验过,结果显示组成成分确实是红花油。说到这里,宋展博看向秦风的眼神中也充满了敬佩。    老宋,谢谢你跑一趟。    没事应该做的,对了,嫌疑人确定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