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9章  (第2/2页)
 程添尊重病人,提前询问对方的底线:“昨天晚上见的那个人,我们能谈谈吗?”    他没提杨则惟的名字,怕病人产生应激。    陶年语气平常,反倒主动说出这三个字:“杨则惟?可以。”    程添留意到陶年的表情,没有任何波动,看似正常实则这才是最大的不正常。    程添起身把室内的白炽灯调暗,并开了一盏暖光灯,让问诊室变得尤为温馨,从而降低病人的敏感度。    在程添转身坐下来的瞬间,陶年看向那盏暖光灯眼里闪过一丝异样。    “你和他多久没见了。”    陶年逐字逐句说得有些慢:“不太记得清楚,大概七年还是八年,好像从大四那年我们就没有再见过。”    “期间你知道或者听过他的消息吗?”程添轻声问道。    陶年眼神飘在桌上的纸杯上:“没有,不知道也没有听过。”    程添不太相信陶年所说的话,他知道陶年不太上网,除了基本的联系社交软件再无其他。    “我记得花店对面有个报刊亭,平时有过去看看吗?”    陶年的语速越发慢:“没有太留意,我不怎么喜欢看报纸。”    正在记录的程添听到这句话顿了顿。    报纸,这是一个关键词。    “我前几天经过花店想买份报纸发现报刊亭没有开门,你知道几点开门吗?”    陶年摇摇头:“不知道。”    已经是第四个否定的回答。    程添放下笔,无奈地看着陶年:“陶年,你是不是还没有准备好和我面诊。”    陶年反问:“你为什么会这样认为?”    程添失笑不已,这个问题不好回答,病人已经有抵触心理了。    “如果下一次你见到杨则惟,你觉得自己的心态会不会再发生变化。”    秒针走过一圈又一圈。    这一次陶年斟酌了许久,久到程添以为他不会回答这个问题。    “应该不会了,第一次是意外,再见就是陌生人。”    时隔一个星期后两人再见面,陶年完全执行那句再见就是陌生人的准则。    不说话,不回应,不……    现在对方是送他奶奶到医院检查的好心人,奶奶要他感谢的后生仔。    陶年有很多套应对心理疾病的准则,相处的人不同,准则也不一样。    唯独在面对杨则惟的时候,无论是他多么精心准备的一切,都会被打破,执行者从他变成了对方。    陶年晃了一下神,似乎不知道怎么回应。    杨则惟学着陶年靠着椅背,目不斜视看着病房门口:“我是不是该说举手之劳不必感谢,可是,我想要你……感谢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