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攻略_第643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643节 (第1/2页)

    “这群蛮子,真是坏事!”

    见蒋贵提起黄山土人的事情,许柴佬只觉得十分晦气,同时不免升起一丝报复心理。“我听说交趾那边接待了下西洋东洲先遣队的船只,上面有能治疟疾的一种药材。”

    “你说要是我们有了这些药材,那能不能深入山林之中,把这群蛮子都给解决?”

    许柴佬没有反省自己,因为他觉得没有必要。

    与其反省自己,倒不如把南边的蛮子消灭个干净。

    “如果真的有用,那我应该能带兵一点点的将他们驱赶到最南端,然后一起消灭。”

    蒋贵略微思考,便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闻言的许柴佬十分高兴:“那我稍许就上疏询问朝廷,如果真的有,先让朝廷调些给我们。”

    “这先不急。”蒋贵打断许柴佬,前倾身子皱眉询问道:“金山的情况如何?”

    金山即吕宋北部开采金矿和铜矿的海港城池,不同的是那里由吕宋卫驻扎,并且主要由许柴佬管理,而且汉民数量稀少,多以土人战俘为主。

    这些战俘数量足有十余万,若是闹出了什么事情,便是连蒋贵都会觉得有些棘手。

    “放心,黄山之乱后我就降低了他们入民籍的标准,并且给他们一人一天两文钱作为工钱。”

    “现在的他们,都忙着攒钱,等待入民籍后好好生活呢。”

    许柴佬说到一人一天两文钱的时候,脸上还浮现了肉痛的神色。

    显然在他心里,土人的劳动力只配免费,但凡出一文钱,都是极大的开支。

    “金银铜矿开采如何?”

    蒋贵闻言颔首靠在了椅子上,心不在焉的询问起了金银铜矿的开采。

    “金矿比较多,当下每个月都能产出八百多两,今年产出一万两黄金估计没问题,伴生的白银产出比较少,最多三万两。”

    “至于铜矿那边,当下每个月能冶炼五万斤铜锭,数量太少了,最少得再开五十个矿坑,才能达到向朝廷许诺的百万斤铜锭数额。”

    “五十个矿坑,起码得再弄两三万人才行。”

    “另外今年入民籍的土人起码有七千人,这也得早做准备。”

    许柴佬口中的准备,无非就是让蒋贵再俘虏多一些土人。

    当下吕宋的高速发展,可都是建立在这些土人每年贡献价值十几乃至几十万贯的金银铜矿。

    一旦开采速度慢了下来,那吕宋的发展也就慢下来了。

    在金山县的矿场内,一座座大山表面都是矿洞,密密麻麻的,看得人头皮发麻。

    尽管有混凝土和木桩加固,但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坍塌。

    许柴佬不管这些,他只希望别耽误自己拔擢的机会,要知道他今年已经五十岁了,这个年龄在这个时代已经迈入老年,能活到六十都算不错了,七十是想都不敢想的存在。

    正因如此,他才准备在吕宋干完,拔擢后提出致仕,领个散阶回福建老家养老。

    “我会想办法的,你也想办法看看能不能弄来那种可以治疗疟疾的药材。”

    “我办事,你放心。”

    蒋贵起身向外走去,口中不忘交代。

    许柴佬闻言笑呵呵的回答他,在他走后便连忙奏疏写给了南京。

    与此同时,距离此地数千里海疆之外的江南却热闹了起来。

    “嘭!”

    “锦衣卫办案,敢问哪位是前任户科给事中张匡!”

    常州府金坛县内,随着一处府宅的大门被暴力撞开,一脸阴鸷的锦衣卫便涌入这座府邸前院,数量足有数十人之多。

    虽说只是前院,可这院子面积足有亩许,并且还有许多太湖石雕作为摆设。

    这样的环境,可不是一个从七品官员能住得起的。

    府内下人被吓得脸色煞白,不多时一名六旬左右,胡须花白的老儒生便杵着手杖走到了前院。

    “老夫便是张匡,不知犯了何事……”

    张匡表情难看,但这已经是他在尽力压制脾气了。

    他致仕九年,期间并没有犯过什么大错,自认为没有什么把柄在锦衣卫手中。

    “洪武三十年,户科给事中张匡与户部主事倪荏私下修改金坛县户籍,将三十七名上户改为中户,此事你可认罪?!”

    锦衣卫百户官拿出了一张帖子,而这张帖子便是刑科发给的驾帖。

    有了它,锦衣卫才能肆无忌惮的抓人。

    “荒谬,这不过是诬告罢了!”

    张匡心中慌乱,可还是强硬反驳。

    “既然是诬告,那就请您陪我们走一趟。”

    百户官收起驾帖,随后左右锦衣卫便上前将张匡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