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664节 (第1/3页)
但即便如此,解缙还是觉得十分麻烦。 忽的,他站了起来,与他共事的几名官员纷纷起身作揖:“解参议。” “我身体不适,告假半个月。”解缙对众人开口,随后便走出了衙门。 瞧着他那模样,几名官员面面相觑,而走出衙门的解缙,刚好碰上了两道熟悉身影。 不过他贵人多忘事,只是看了几眼,便径直走了出去。 “那不是解参议?” “嗯是他。” 站在衙门门口,瞧着走上马车远走的解缙,赵轨与徐硕轻声交流,目光中透露出几分明目张胆的不屑。 眼下已经是永乐十一年,经过三年多的考核,徐硕与赵轨纷纷被拔擢。 在蹇义的举荐,以及亦失哈的操作下,他们如愿来到了被视作更加艰苦的广西,并担任布政使司左参议,以及桂林知府。 也就是说,徐硕与解缙同品同级,但这并不是好消息。 布政使司的左右参议,往往需要做督粮道的工作,所谓督粮道便是负责征收田赋的衙门,正常来说是一名参政和参议兼管。 由于事情繁多,因此偶尔还需要左右参议共同协理才能解决,不过指望解缙,倒不如让徐硕指望一下赵轨。 “班值时间,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哼!” 赵轨冷哼一声,徐硕也脸色不好看,摇头之后走入了衙门之中。 他们到任已经三个月,过去三個月没少帮解缙擦屁股。 当然,这个屁股也不是白擦,因为解缙的所作所为都被他们上奏了春和殿。 在他们看来,解缙的好日子已经不久了,现在就等他犯一个大错,届时就能牵连出一个庞大的江左了。 想到这里,二人加快了脚步,而身处千里之外的朱高煦却并没有将目光放在解缙身上。 此刻的他,正在“古今典籍馆”内,欣赏着彻底敲锤定下的《永乐大典》。 “全书仅目录便有六十七卷,共计两万三千四百余卷,一万二千余册,约三亿九千余万字,集天文、地志、经、史、子、集,医术、占卜、释藏道经、戏剧、工艺、农艺等古今图书八千七百二十六种,涵盖了我中原上万年来幸存而下的书籍。” 古今典籍馆内,身穿一身黑袍的姚广孝与朱高煦大略解释着《永乐大典》的情况。 比起历史上原本的《永乐大典》,摆在朱高煦他们面前的《永乐大典》无疑收录了更多的书籍。 除了市面上流通的各种文化、技艺书籍外,还有这么多年来新政教育推广下的新书籍、新内容也被收录其中。 当然,这其中最被朱高煦所关注的,还是他夹带私货的一些内容。 仅是《山海经》中的《大荒东经》、《海内东经》等内容,便被夹带了大约数千字的私货。 看似不多,但对于字数本就不多的山海经来说,数千字足以改写一篇历史,更不用说朱高煦让人总结的《古唐书》、《虞书》《夏书》、《商书》等唐虞夏商四朝古书了。 他让人将这四个先秦时期的史料按照时代编撰,然后再在其中掺杂私货。 光是《古唐书》一书,便已经将华夏历史推到了尧帝时期,而再往前的便是《三坟》、《五典》、《八索》、《九丘》等书残卷。 这些书籍,都是记载了三皇五帝时期史料和一些鬼神之类的书籍,明确记载在了《左传》之中,就连《汉书》中也有记载,但却在历史长河中被自然、人为所磨灭遗失。 他们被人为所篡改、磨灭,朱高煦也人为的将它们重新揭露在这个世界上。 上面所记载的事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