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669节 (第1/2页)
在他走后,亦失哈这才开口道:“这次解缙犯的事情,估计已经足够累罪入狱了。” “只要入了诏狱,纪纲绝对不会放过他。” “嗯”朱高煦应了一声,饶有兴致的摸了摸自己的八字胡。 “你和孙铖说一声,到时候可以落井下石,但不要太过分。” “不落井下石,他们会觉得我们心里有鬼,落井下石太厉害,他们又会忌恨我们。” “杀是杀不绝的,尽力打压他们就足够。” 交代一声,朱高煦便一摆衣袖: “走吧,回春和殿休息去……” 第437章 江左耻辱 “万胜!万胜!万胜!”“轰轰轰——” 冬月初五,随着山呼万胜的声音响起,江东门外的礼炮声也纷纷作响。 寒冬之中的长江水上,一艘艘五千料马船停泊码头,走下的,是前往日本东征的凯旋之师。 “臣平江侯陈瑄,幸不辱命,东征平乱,斩叛倭二万六千四百二十七级,俘三万六百二十七人,破京都,扶孝仁即国主位。” 身着赐服的陈瑄毕恭毕敬的作揖行礼,码头之上,华盖之下,朱高煦眼神含着笑意,嘴角轻挑,满是自信。 “赏平江侯陈瑄,苏门答腊铜山一座……” 轻描淡写一句话,却震得身后六部官员纷纷跪下:“殿下不可啊!” 当初朱高煦赏西南诸将铜山是在春和殿进行的,群臣想要阻拦已经晚了,但如今当着他们的面,一座铜山又赏出去,这未免也太…… “有功不赏,何以服众?” 朱高煦依旧自信开口,不顾群臣劝谏,抬了抬下巴对陈瑄示意:“起来吧。” “臣,谢殿下隆恩!” 陈瑄虽然想到赏赐会十分丰厚,但没想到会直接得到一座铜山。 “其余参战武官,将士,皆赏俸钱五倍!” 朱高煦大手一挥,无数武官兵卒纷纷跪拜:“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他大手一挥,便是百万贯消失不见,看得让人心疼。 “灭一个小小日本,也不至于这样吧。” “殿下对武官大手大脚惯了,真是……” “我们勤勤恳恳也不见有什么嘉奖……” 朱高煦的大方,让文官们不免小声议论起来,不过朱高煦并不在意,只是对陈瑄、郑峻、杨文、杨雄等人示意道: “长安门楼与长安门已经设宴,今日诸君共饮,庆祝我军凯旋。” “臣等领教令……” 一声令下,返程的数千东征将士纷纷下船,跟随队伍前往长安门广场庆贺。 军中百户官以上武官得到了入宫城,前往长安门楼庆贺的机会。 以往地方边军,通常只有指挥使级别才能入宫,但朱高煦开口,却没有人敢于不服。 至于那群跪着的群臣,朱高煦只是瞥了一眼:“平定日本国乱,对日后朝廷与东洲贸易至关重要,所带来的钱粮赋税乃以数百万计,莫要徒生事端!” 能让朱高煦这么说,可见他们的做法已经惹到了朱高煦。 见朱高煦生气,这群人又连忙起身,没有魏征的胆量,也没有海刚峰的铁骨。 无视他们,朱高煦乘坐金辂在兵马护卫下返回宫城。 当金辂经过江东门的时候,街道两旁站满了前来瞻仰当今太子的百姓。 因为还没有开学,中学学子也可以进出学校,特别赶来观摩。 在这里,他们看到了大明的雄壮之师,也看到了那辆承载着大明太子的金辂。 虽然只是看到了马车,但这一幕还是让江淮他们感受到了震撼,尤其是之后的东征大军。 喝彩声、欢呼声络绎不绝,年轻人对他们宣扬国威的做法赞不绝口,女子虽然害羞,却也目不转睛的盯着他们。 从洪武到如今,不过十一年时间,军人地位却从以前的泥腿子变成了如今的军士。 一个“士”字,足以说明他们的地位,毕竟经过多年扫盲,明军整体的文盲率已经从永乐元年的97%,下降到了如今的72%,并且每年都在以3%的速度持续下降。 之所以如此,主要得益于现在募兵的政策。 当下的六军都督府募兵都有标准,身高不得低于五尺二(166cm),学历必须小学毕业,除此之外还有其它的体能标准。 当然,部分军队的标准会根据所需要的兵种而降低,例如乌斯藏都司及朵甘都司,以及云南都司、旧港都司、交趾都司等地兵卒都可以酌情降低标准。 这些地方的兵源质量不用多说,只有他们才能适应当地的环境,因此文化、身高之类的标准可以降低。 不过一时的降低不代表一直可以降低,毕竟大明已经迁徙大量西番百姓进入内地,除此之外还在昌都、德格、西宁一带开设小学,教导当地西番百姓读书识字。 西番的百姓,通常都会把孩子送到这三个地方,因为送孩子到小学读书,可以减免一年的马赋。 虽然这样的政策,会导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