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94节 (第2/3页)
了十几年的南京城,朱高煦还是不免发出唏嘘。 “不知道我还能在这里住几年,日后是否又还会回来。” 走在城墙马道上,朱高煦脑中冒出这个念头,却又在片刻后被他笑着摇头清空。 “去了北京又如何?”朱高煦站在一处女墙,眺望着宫城外的皇城,心里有些难受。 “不过是又换了一处‘囚禁’我的地方罢了……” 念头落下,朱高煦转身继续在城头马道走动起来,背影越来越小,直至消失不见…… 第452章 永乐十五年 “都动作快点,辰时以前我如果看不到你们收拾好进入河里,你们今天就都别想吃午饭!” 清晨,在一片叫骂声中,数以千计的昆仑人,疲惫从简陋的木板床上起身。 他们走到了帐篷外,而外面是一副热带景象。 热带的植被与一条三四丈宽,四五尺深的河流组成了这处简陋的营地。 在营地里,高悬着一面旗帜,上书【有明朝鲜】四个字。 整个营地被身穿铁札甲的上百名朝鲜士兵包围,营地内则是近两千名战败被俘的昆仑人。 很快,两缸稀粥被打开,这两千多人开始排队喝起稀粥。 当稀粥喝完,他们便被朝鲜士兵驱赶着走下河床,用简陋的工具在河中淘取砂金。 在他们淘金的时候,营地里一名身穿朝鲜武官服饰的男子走出营地中为数不多的一间木屋中,他目光扫视了这群昆仑人,随后嫌弃的对身旁的另一名武官说道: “这些昆仑奴淘金的速度太慢,两千多个人,每天只能淘到十两黄金,一年下来最多三千六百五十两,但是虞侯给我们定下的是四千两,如果他们淘金的速度太慢,我们不仅完不成任务,还赚不到钱。” “过几天出兵再抓点奴隶就行,两千人不行就三千人,五千人!”旁边的武官继续道: “反正只需要三百两黄金,就能养活一千人,五千人的成本也就一千五百两。” “我也是这么想的。”另一名武官点了点头,随后开始检阅起了营地。 朝鲜建国前期,军事制度以五卫制为主,分别是义兴卫、龙骧卫、虎贲卫、忠佐卫和忠武卫,数量庞大。 平时,五卫轮流承担宫禁警卫任务。 战时,五卫赴前线作战。 五卫制是一种兵农合一的军事制度,所属人员平时为农民,战时为士兵,士兵所需衣食兵器等物资全部自给自足,国家没有养兵的财政负担。 这一套,显然是学习的中原制度,不过在明军卫所长期保持战兵的时候,朝鲜却没有保持战兵,因此从洪武年间开始,长期承平的朝鲜军队战力日渐下降,武官想要获得军功几乎是奢望。 这样的局面下,随着大航海的开启,昆仑洲淘金成为现实,得到回报的李芳远立马派遣了军队跟随郑和下西洋,并在抵达麻林地后向内陆探索。 从一开始的一千人,到现在的五千人…… 朝鲜的军队在昆仑洲日渐增多,掌控的河道和奴隶数量也越来越多。 在错综复杂的昆仑洲腹地,当下以大明江南、闽浙的钱氏、郑氏等七大家为一方,朝鲜为一方,占城、苏禄、满剌加等国为一方。 三方势力不断沿着河道深入内陆,依托河道淘金,其中势力最大的无疑就是江南七家。 七家雇佣奴仆和退伍的卫所战兵近六千人,手下掌握许多河道,光是奴隶就有三万之多。 其次便是朝鲜,拥兵五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