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30节 (第2/3页)
马哈木开口道:“下令拔营,诸部准备西迁。” “西迁到哪去?”坐在马哈木身旁的脱欢询问自家父亲,毕竟现在的东察合台汗国也在参与围剿他们。 “西南走不了,只有向西北进发,自然是西迁盆兰州(阿巴坎)。” 马哈木说出一个地名,这个地名别说汉人,就是瓦剌人自己都很少涉及。 见状,马哈木也解释了一番。 简单来说,盆兰州比他们上次与朱棣遭遇的地方还偏向西北一千五百里。 如果明军想要追击他们,就需要行军四千里左右才能追上他们。 “这么远,会不会太冷了?” 脱欢紧皱眉头,毕竟山峦以北的地方寒冷无比,非一般人能居住,牛羊更不用说。 “冷总比被重创要好,如果明军迟迟不走,那我们便向西吞并吉利吉思、克烈亦惕、贴良古惕它们。” 马哈木所说的这几个部落是蒙古帝国时期的森林诸部,尽管他们大部分都被蒙古军队带走融入,但还是有少量人在当地继续生活。 如果能吞并他们,那自然可以获得不少粮食来帮助他们渡过寒冬。 见马哈木这么说,众人也没有什么意见,毕竟一场寒冬或许会导致绰罗斯数千人和牛羊死去,但一场与明军的战事却有可能导致他们灭族。 两相抉择下,只要不傻都知道该怎么做。 很快,绰罗斯部就开始了拔营,并开始集结部众牛羊向西北迁徙。 与此同时,明军的大部队已经在海喇儿集结,身为主帅的朱棣也率领在京的一万骑兵和两万辅兵抵达了海喇儿。 近两個月的路途让朱瞻壑与朱瞻基变得黢黑,他们负责朱棣的护卫工作,手中握有一千骑兵,两人各分五百。 “爷爷,这就是海喇儿城?这城外不是可以种粮食吗?” 海喇儿城外,在军队被朱能指挥进入营盘休整的时候,护卫朱棣来到营盘外的朱瞻壑用马鞭指着海喇儿城外的数万亩耕地询问。 在他的印象里,许多人都说漠北苦寒,难以种植粮食,如今看来倒也不是这样。 “本来就可以种,不过是成本大小而已。” 朱棣一身鸳鸯战袄,他用马鞭指着城外的土地说道: “你们看到的这些有小麦、大豆、玉米、红薯、土豆等各种作物,在之前这里并没有那么丰富的作物,仅有小麦和大豆。” “后来郑和他们带回新作物,加上太学弄出了抽水机,所以这里的作物才丰富起来。” “用抽水机抽水浇灌土地,这些作物才能长得如此之好。” 朱棣解释了一番,身旁的朱瞻基闻言询问道:“若是这么说,那有了抽水机后,岂不是可以一路耕种向西而去?” “会有这么一天的!”朱棣斩钉截铁,朱瞻壑也轻笑道: “届时,整个漠北就是朝廷的疆域之内了,这瓦剌小丑这次见我天军来,恐怕不敢与之交战便要退走。” 一路北上,朱瞻壑的领兵数量从一开始局促的带领百余人,到现在局促的带领五百人,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被他运用在现实中,领兵的水平算不上高,但也算中规中矩。 反正他麾下五百人的大小事宜他都能处理,就是不如朱瞻基速度快罢了。 “可以这么想,但不能真的这么想。” 朱棣说了一个绕口令,同时将目光投向营盘。 八万人聚集的营盘规模宏大,看似很多,但等大军抵达漠西,这八万人恐怕只能剩下两万了。 若是太平和把秃孛罗是疑兵之计,实际上已经和马哈木勾搭上,那也够明军喝一壶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