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攻略_第743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43节 (第2/3页)

块,一期报纸胜过数十名江南大儒谈天说地。

    他手里拿着《大明报》,目光在报纸上翻阅有用信息。

    其中关于修建铁路、介绍火车与新作物的篇幅并不少,毕竟修建铁路这一项就涉及到了数以百万计工人的生计。

    单就两京铁路来说,从北京修到凤阳,每日用工人次在五至七万人浮动,一年下来就是上千万人次,发出去的钱近百万贯。

    这些钱都落到了工人手中,工人们用双手养活了自己的亲人。

    单单这一举动,便使得两京铁路沿边诸省经济繁茂。

    以工惠民,这是大明不断搞大工程还能越来越富裕,百姓生活越来越好的原因之一。

    当然除此之外,朱棣与朱高煦两人不催工的态度才是工人能舒服工作的主要原因。

    “这报纸上说,朝廷准备在两京铁路竣工后开始修建京津铁路和中原铁路。”

    “这要是修通了,那秦岭长江以北的商品就能流动起来了。”

    朱瞻壑笑着评价报纸上的新闻,沐氏闻言好奇道:“商品流通能怎么样?”

    “嗯……就拿粮食来说。”朱瞻壑选了一个好例子:

    “湖广的粮食很便宜,每石不过三百文,而山西、陕西有的地方粮食却能达到每石五百文。”

    “朝廷有常平仓,如果能从湖广买数百万石粮食运往陕西,那陕西的百姓就能吃便宜的米了。”

    “可陕西的农民怎么办?”沐氏不由询问,朱瞻壑见她这么说,也笑着指着报纸说道:

    “这里写了,朝廷在陕西弄了很多矿场和手工作坊,一些农民可以入厂打工,一年下来收入比种地高出好几倍。”

    在机械化的农业社会下,农业确实不算特别辛苦,但在这个时代,种地无疑是苦累的代名词,尤其是降水线东移,产量并不高的西北地区更是如此。

    亩产一石,在陕西绝大部分地区就已经算是好田了,如此来说,累死累活种五亩地才能堪堪养活自己,勉强买点油盐酱醋。

    与之相比,陕西的工价虽然不如北直隶和东北的高,但比起种地来说,那可真是轻松太多了。

    如今的许多矿洞已经用上了混凝土和轨道以及矿车,干起活来比起以前轻松许多。

    之所以这些东西能出现,也得益于蒸汽抽水机的出现。

    蒸汽抽水机的出现,不仅让运营矿洞的成本降低,也让工人不用再泥泞的矿坑中摸爬滚打,不用再忍受双脚泡在水里一整天的苦楚。

    没了积水,铺设轨道和拉拽矿场就轻松许多了。

    虽然说环境依旧恶劣,但比起同一时期的任何国家,大明的矿工都是最轻松且工价最高的。

    例如在石见银矿开采银矿的日本矿工,干一天活顶多能买三斤粟米,勉强养活两口人,甚至还不够吃。

    反观大明的矿工,哪怕是陕西的工价,足够他们买十斤米外加一只肥鸡,舒舒服服的回家与家人吃上一天。

    由于国营矿场提工价,导致民营的许多矿场都得跟着提工价。

    洪武年间,山西的煤矿工人基本在三十文的工价,四十文便算是极好了。

    如今官营介入市场后,一百三十文的官营工价压得这群黑心煤场不得不提高工价。

    如今的山西,低于一百文的矿工工价都被视为羞辱人的手段。

    大量的民营煤矿因为低利润而倒闭,随后被官营接手,继续扩大生产。

    “这江南的煤价啊,几乎是随着两京铁路和西北铁路的修建而越来越便宜。”

    “我记得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