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745节 (第1/3页)
又说休养生息,结果休养了几年,百姓叛乱规模比永乐年间还大,疆土也在丢失,内部武备松弛,国库还日渐空虚,全靠朱棣遣派郑和下西洋后充盈的内帑撑着局面,但凡遇到点事情,国库里根本没什么钱粮做支撑。 有这父子爷孙三人做反面教材,朱高煦自然要往长寿、攒钱、开疆拓土的方向埋头直冲。 “陛下,户部、工部、吏部、礼部四位尚书求见。” 父子还没好好聊聊,便听到了班值太监唱礼声。 “宣!” 朱高煦应了一声,随后对朱瞻壑说道:“你来旁边坐着,旁听旁听。” “亦大伴和郑大伴呢?”朱瞻壑点头应下,同时询问怎么不见亦失哈和郑和的身影。 “郑和与杨展去天津忙海军军营的事情了,亦失哈染了风寒,我让他好好休息去了。” 朱高煦示意他坐下,同时殿外也走进了夏原吉、郭资、黄福三人。 他们走入殿内,在看到朱瞻壑的时候愣了下,随后便对朱高煦他们行礼。 “臣参见陛下、殿下……” “赐座” 朱高煦示意班值太监赐座,并在三人入座后开口道: “一大早三人一起寻过来,想来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吧。” 见朱高煦没有让朱瞻壑避嫌,夏原吉三人也自然没有什么可避讳的。 “回陛下,户部、吏部、工部的文册已经制好,请您查阅示下。” 夏原吉作为六部之中的“天官”,自然由他开口来解释。 在他的解释下,三本文册被呈上,朱瞻壑也起身上前接过文册,将文册带到了自家父亲面前。 朱高煦将文册翻看,其中吏部的文册详细记载了大明朝行政班子情况。 眼下大明有文官三万七千余名,吏员经过京察后的裁汰,合计有四十五万八千余名。 天下教习三十二万,兵马司三十四万,每年基础的行政俸禄开销二千八百多万贯。 不得不说,大明的行政班子确实比之前历朝历代的班值办事效率要高,但其成本也是历朝历代望而却步的。 别说当下,就是洪武年间巅峰时期的财政,也不过能堪堪在养活这个班子的同时,额外养少量军队罢了。 “六军都督府的文册我也看了,今年军费一千五百万贯,算上你这里的,合计四千三百七十万贯。” “今年的财政情况如何?”朱高煦看向郭资,同时翻开手中文册。 郭资闻言作揖道:“整体岁入四千五百二十四万贯,刨去军政还能结余一百五十四万贯。” “不过现在三条铁路都在修建,加上工部勘察新线路,以及其它的河道、水利工程,今年户部负支出近四百万贯,已经从国库之中取钱平账。” “铁路的盈利情况如何?”朱高煦询问郭资,郭资连忙道: “两京铁路估计再过三年就能收回成本,但东北铁路估计还得二十年时间才能收回成本。” “至于西北铁路,如今不过修抵张家口,就当下的收入来说,光这一段就起码得花十五年时间。” “如果不是两京铁路盈利得当,今年的负支出恐怕会高达六百万贯。” 郭资解释着,朱高煦也颔首表示知晓,同时将目光投向黄福: “中原和京津,以及四川铁路的准备工作怎么样了?” “回陛下,都已经勘察准备好了,只等明年年末两京铁路完工,就可以对三条铁路同时动工。” “三条铁路合计两千两百里程,造价一千余三十万两,预计洪熙五年元宵过后动工,洪熙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