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攻略_第747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747节 (第1/3页)

    他原本以为是乘客坐船,然后在河对岸的火车站乘车离去,却不想居然不是。

    想到这里,他好奇的往外看了看,果然看见火车停靠在一个类似港口的地方。

    此刻的它正缓缓的向前方驶去,不多时便感觉一阵摇晃,随后朱瞻壑就看到了一艘巨大的马船。

    它停在船舶位中,左右是混凝土延伸进入水中的码头道路。

    由于活动空间小,故此船只甲板上的铁轨倒也很容易固定。

    看着火车缓缓停在了船只甲板的轨道上,朱瞻壑这才下车打量起了这艘巨大的马船。

    “火车过河都是这种过吗?”

    朱瞻壑好奇询问,下车的驾驶员闻言作揖道:“回殿下,自然不是。”

    “通常都是人车分离,乘客乘船去对岸重新换乘火车。”

    “之所以今日会把车开上船,全因这车厢是特制的,河对岸没有这种车厢罢了。”

    “就连这艘马船,也是临时改造的。”

    驾驶员话音落下,火车进入方向的船尾被放下木板固定,火车的车轮也被机械抱死。

    很快,这艘船开始在黑夜中向前驶去,朱瞻壑走上船首的位置看了看,尽管黑乎乎一片,但他还是能听到浮冰撞击船体的声音。

    辽河入海口的平均水深在丈许,尽管宽度不过百步,但由于河道之中没有沙洲,故此工部考虑到技术问题,所以没有修建高桥。

    只是一字时,船只便抵达了辽河东边。

    朱瞻壑没有上车,而是下船站在码头上,看着另一节火车头将火车及车厢拉下。

    原本的火车头被拉下来送去检修,一个新的火车头和驾驶员接手了剩下的路程。

    走上车厢躺下,熟悉的汽笛声再次响起,将他往北方带去。

    一个时辰后,天色已经开始明亮,出现在窗外的是已经消融的积雪,以及泥泞的农田。

    许多百姓早早起来,但他们并不是来耕种,而是走出散步。

    这里的百姓与京城百姓的穿着打扮无二异,看得出是一个很富裕的地方。

    “这辽东百姓的耕地也不多,怎么都是穿绢戴锦的?”

    朱瞻壑拿着报纸好奇询问,坐在他房间里负责保护他的西厂力士回答道:

    “辽东百姓的收入,主要是家中的工人和吏员,此地的矿工工价每日一百二十文,而煤炭、牛羊等价格又便宜,故此才有闲钱买绢锦绸缎来穿着打扮。”

    力士的话让朱瞻壑咋舌:“如此看来,这辽东的普通百姓可比南直隶的普通百姓要过得舒服多了。”

    在朱瞻壑的形容中,普通百姓就是农村的百姓,而辽东的农村百姓能穿绢布,这便足以说明实力。

    当然,除了辽东百姓收入高外,更重要的还是随着江南纺织业开始规范后,各类丝绢绸缎的价格降低,能让更多百姓享受更好材质的成衣。

    这还是朱高煦没把蒸汽机投入纺织业的情况下,毕竟现在大明要解决的是百姓的就业问题,在江南没有新产业前,贸然推动纺织业进入蒸汽时代,这对江南百姓无疑是一种沉重打击。

    “渤海和辽东,谁的日子更舒服?”

    朱瞻壑好奇起来,力士闻言也不假思索道:“自然是渤海。”

    “渤海有牧场、大片耕地和各类工场,加上人口较少,各家各户与朝中文武官员沾亲带故,日子很难不舒服。”

    “这东北铁路修建完工后,据闻便要着手开始修建长春至吉林的铁路了,届时有渤海水运和铁路加持,百姓的日子可想而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