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攻略_第75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752节 (第3/3页)

的国债,然而等他们到了银行的时候才发现银行只有定期三年的国债了。

    定期五年、定期十年的一千五百万国债刚刚开盘便被购买一空。

    不少人虽然觉得奇怪,但只觉得是国债太火爆所致,于是纷纷将资金投向了定期三年的国债。

    不过一个月的时间,三千五百万贯国债被销售一空,而这次的操盘也让郭资察觉到了报纸的重要性。

    “陛下,这次的国债发行,其中五年与十年的定期,早在银行营业前便被抢购一空。”

    五月初,在国债被抢购一空的时候,胡纶正在武英殿里作揖汇报。

    普通的百姓不知道一千五百万贯的五年、十年国债去向,但朝廷可不能不知道。

    其实在消息传来武英殿的时候,朱高煦便已经猜到了这些国债的去向,让胡纶调查,不过是为了彻底确定罢了。

    “他们在三月二十九开始便开始购买国债,同时将债券日期填写为四月初一。”

    “不过两日时间,一千五百万国债便被抢购一空。”

    “如果不是地方银行的债券有限,兴许他们会在第一天就抢购光所有国债。”

    胡纶将自己收集的情报通通告诉了朱高煦,朱高煦对此虽然不感觉意外,但对于大明这群人精的眼光还是比较佩服的。国债发行的奏疏是二月初二朱高煦签订的,同时债券也被下发全国二千四百家银行。

    因此在京官员等于提前两個月知道朝廷会发行债券,而两个月时间也足够他们准备大量现金。

    为了保险,行贿地方银行主事来提前购买债券,以此获得高额的债券回报。

    不得不说,这群人精在算计这方面,还真是世界无出其右者。

    早在朱高煦推行国债的时候,他就想过会有这么一天。

    历史是一个循环,当年朱元璋弄宝钞的时候,官员们算计得到宝钞,不过他们没想到朱元璋把宝钞当纸来印刷,故此才赔了夫人又折兵。

    相较于朱元璋,朱高煦的经济手段无疑更高明,债券是他向民间募集资金的手段,而报纸则是他控制民间舆论的手段。

    所谓的土地回报率仅1.86%,这不过是他自己亲自撰写,用来引导舆论的文章罢了。

    当然,这个回报率与实际的河南土地回报率实际上差不多。

    不过河南是河南,其它地方是其它地方,如果真的要写回报率低的地方,那朱高煦毫无疑问可以写江南的土地回报率偏低。

    况且他只算了产出,而没有算土地增值。

    如果加上土地增值,那土地回报率显然会大大超出他所写的这串数字。

    民间不乏奇人异士,自然有人能看出这一点,但他们没有传播自己声音的途径,所以大部分人只能接收到自己给出的声音,并被自己的舆论所引导。

    三千五百万的国债只是开始,日后还会有更多这样的戏码。

    “陛下,户部尚书郭资求见。”

    班值太监的话将朱高煦唤醒,他看向殿门:“宣。”

    同时,他也对胡纶吩咐道:“知道了,你盯着就行,下去吧。”

    “臣告退……”胡纶作揖回礼,随后起身走出殿外。

    在经过殿门的时候,他与郭资四目相对,各自颔首打了招呼后便各自忙碌去了。

    郭资走入殿内,而一名班值太监更换了椅子。

    “陛下……”

    “入座说吧。”

    朱高煦依靠在龙椅扶手一侧,用依靠着的手摸了摸八字胡,漫不经心的样子给人一种他对什么事情都不关心的错觉。

    “陛下,三千五百万贯国债每年利息近百万贯,臣实在不觉得朝廷需要那么多钱粮。”

    郭资如此说着,朱高煦却开口道:“这笔国债既然筹齐,那便是时候开始开汉铁路和湖广铁路,以及滇越铁路的修建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