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攻略_第764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764节 (第1/2页)

    “好了,也到该用午膳的时候了,你们去大庖厨吃了午膳再来处理政务吧。”

    朱高煦起身向着偏殿走回,群臣纷纷作揖唱声,而后退出了武英殿。

    在他们走后,朱高煦走回到了偏殿中坐下,亦失哈为他斟茶,同时说道:

    “这王回与徐硕认识,但两人的政见却是南辕北辙。”

    朱高煦颔首,同时点评道:

    “徐硕还是注重实干,王回却不管这些,他要的只有支持。”

    “另外就今日可见,新政下的十年教育还是太轻视了国学,这点得加强才行。”

    “国学若是不强盛,那想要以文化来同化四夷便会困难,大明朝不能成为身子强壮而脑袋愚笨的莽夫。”

    “奴婢会去礼部提醒的。”亦失哈应下,朱高煦也摸了摸自己的八字胡与短须。

    “近来我父亲忙碌何事?”

    “太上皇在休养身体,不过就大明宫的御医汇报来看,太上皇的身体十分健康,并无大碍。”

    亦失哈回应着朱高煦,朱高煦也颔首道:“身体不错就行,让他好好修养,另外漠北铁路的修建也时常要告诉他进度,给他盼头,平日里也能高兴些。”

    朱棣六十四了,按照历史上来说,他应该是在六十一二岁的时候重病一场,并大概预感到了自己很有可能活不久了,因此在不到四年的时间里连续发动了三次北征。

    不过在当下,朱棣兴许是因为退休的比较早,故此身体还算健朗,也没有什么疾病缠身。

    在朱高煦心里,他还是希望朱棣能活久一点的,毕竟能与自己谈心的人越来越少了。

    想到这里,他呼出一口浊气,闭目养神片刻后,便开始着手处理内阁经手的奏疏了。

    在他处理奏疏的同时,走出武英殿,前往大庖厨路上的王回与徐硕也故意放慢了步调。

    杨溥等人虽然察觉,但并不想逗留,快步离开。

    瞧着他们走远,王回这才停下脚步,皱眉看向徐硕。

    “孟明,你应该支持我才对。”

    王回在说刚才的事情,徐硕闻言表情复杂,但还是解释道:“这件事我支持也无用,况且我为何能在武英殿理政,你应该比我清楚才是,我要做的是帮陛下说话,而非帮你。”

    “我若是帮你,那并非帮你,反倒是害了你。”

    “话虽如此,但也不用说的那么言之凿凿!”王回打断。

    “难道我说的有什么不对的?”

    徐硕在解释,可王回却生气他没偏向自己一点。

    两人都是位高权重之人,谁又能忍受被人针对?

    哪怕是昔日竹马兄弟,来到这庙堂上也得分清楚你我才行。

    “你别忘了,你我出生山东,却归属渤海,你要展现你的清高我不拦,但你好好考虑考虑,大明朝的担子是我们这群人在挑着,不然光凭江南那群虫豸,恐怕现在连新政都推行不动。”

    王回说的有些难听,徐硕闻言直接对不远处的武英殿抬手作揖。

    “大明朝的担子只有陛下能挑,陛下能带出老人,也能带出新人,你们好自为之!”

    话音落下,徐硕越过王回往大庖厨走去,王回瞧着他背影盛怒,却又不敢直接反驳,只能忍着脾气跟在他身后。

    第491章 各有心思

    “最近下面的人闹得厉害,你们应该都清楚对吧?”

    五月初,在京沈国公府衙上,端坐正厅却老迈的王义端起茶杯抿了一口。

    坐在他面前左右,分别是肇州侯陈昶及李失、李察、李赤等渤海勋臣。

    “事情都清楚,不过我们也是为了家乡好。”

    李失贸然开口说道:“吉林和渤海毕竟才是我们发家的地方,哪有人发了家就忘了家乡?”

    “况且从长春修建铁路前往吉林,这距离也不过就二百里,又能耽搁什么?”

    李失没什么政治头脑,他就单纯的想日后回家方便些,可王义闻言却放下茶杯,浑浊的目光扫视众人。

    他将目光放到了陈昶身上,他不相信陈昶不知道这么做的含义。

    面对目光,陈昶也皱眉道:“国公,我们要的确实不多,一条二百里不到的铁路罢了。”

    “若是我们真的要求过分,那应该让朝廷把铁路从肇州修到奴儿干去。”

    “你们不过分,但你们开了头。”王义打断了陈昶的话,教训道:

    “这其中利害,李失他们不知道我相信,但你不可能不知道……陈昶。”

    “……”陈昶没说话,王义继续开口:

    “不说话也没事,我今日就是想提醒提醒你们,朝廷要修铁路或者干什么,你别都别插手,陛下自会定夺。”

    “别以为殿下和你们和声悦气就代表可以无下限的容忍你们,你们开了一个头,辽东和山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