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攻略_第768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68节 (第2/3页)

朱高煦下旨剥夺了三十六名海军武官的散阶与官职,但并没有流放他们。

    虽然没有说原因,但谁都清楚,这三十六人兴许就是引起此次海军内部大换血的主要人员。

    朱高煦虽然没杀他们,甚至也没有下旨意解释为什么裁撤他们,但他们的家产确实大部分都被西厂和锦衣卫查封,金银钱钞储存地方银行,古董字画运往京城,地方耕地与宅院由地方衙门分配。

    时间一点点过去,随着冬月二十一日的冬至大朝会到来。

    这一日的大朝会显得异常诡异,诡异的气氛让群臣在身着厚重朝服上朝时,便已经感觉到了不对劲。

    “入班!”

    鸿胪寺卿的声音依旧庄严,在他的指挥下,群臣纷纷入班,手执笏板高唱万岁。

    在群臣的山呼万岁中,一道脚步声缓缓响起。

    “平身!”

    “谢陛下……”

    群臣纷纷起身,可当他们抬头,看到的却是身穿冕服站在金台上,腰间还别着一把四尺逾长剑的朱高煦。

    虽说大朝会中君王可以佩剑,但朱高煦的习惯是从不佩剑。

    他突然佩剑的举动,让整个殿内的气氛骤然压抑起来。

    今日的天气并不好,阴沉的天色让殿内显得略微昏暗,全靠两排的一些烛火照明。

    “噌!”

    朱高煦忽的将长剑拔出,群臣心里一紧。

    只见朱高煦看着手中的长剑剑身,似乎在看长剑,又似乎在看群臣。

    “朕最近翻阅史书,同时也回想起了当年在武英殿陪太祖高皇帝理政的事情。”

    “这其中,太祖高皇帝就提起过官员贪腐的事情,并说贪官打不尽杀不绝。”

    “朕当时不相信,甚至觉得太祖高皇帝对于官员贪污的律法过于严苛。”

    朱高煦以朱元璋作为开篇,而这位皇帝无疑是整个大明朝官员心中的梦魇,其次朱高煦。

    故此,当他提起朱元璋的时候,许多人便已经开始惊慌起来。

    由于元代的官僚机构极为腐朽,官吏贪腐成性,因此在建国后,朱元璋十分注意大明的政风,甚至达到矫枉过正的地步。

    他一方面提倡廉洁,要求各级官吏遵纪守法,廉政爱民,另一方面对于官吏犯法特下重典,以吓阻官吏贪污腐败。

    在洪武年间,如果有官员触犯贪污罪,则施以剥皮之刑。

    在郭桓案爆发前,空印案、胡惟庸案先后发生,朱元璋为了解决官员贪污,逐渐采取法外施刑的方式,而且也越来越重,并且设立锦衣卫以加强监控官员,但即便如此也拦不住官员的贪污。

    正因如此,他才会感叹说:“朕才疏德薄,控御之道竭矣!”

    朱高煦现在突然搬出朱元璋和贪腐问题,这说明他今日要讨论的恐怕便是与贪腐有关的问题了。

    不出群臣预料,朱高煦接下来的话让许多人汗流浃背。

    “朝廷修建铁路,本是为了天下人和天下事,这样重大的事情,却不想都有人不曾放过,贪污的数额大到连朕都不敢相信。”

    “上个月云南布政司陇川府知府江淮上奏,陇川府通判王佑与其堂侄,南甸县工房司吏王纪贪腐陇川铁路款项,营造虚假账目,不到十个月,便从陇川铁路总款项中贪墨八万四千余贯。”

    “他们贪墨的这些钱,大部分都分批数百次,分别存入了某位勋臣家中子嗣的存折里了,你说是不是……王佐?”

    随着朱高煦开口,群臣的目光纷纷投向了站在角落的一名六旬武官和四旬武官。

    他们其中一人是顺昌伯王佐,是当年靖难之役中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