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770节 (第2/2页)
仅不修补,甚至还要把船拆了!” “你们告诉我,我现在应该怎么对待你们,才能让你们回心转意,回到那个意气风发的时候!” 朱高煦真的觉得很累,他知道君臣关系不能处成兄弟,可他们本就是战场作战的兄弟。 他对这群人的纵容已经够多了,期间也不是没有过提醒,但他们不仅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 现在的他只觉得整个大明朝没有人能懂自己,他们根本就不知道大明朝错过当下的机会后,需要花费多少心力与时间才能等到一个和当下一样的机会。 自己已经四十三岁了,哪怕真能活到自己爷爷的年纪,也不过只有二十几年时间罢了。 二十几年时间对于一个人来说很漫长,但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太过短暂。 正因如此,朱高煦才会发放国债,取用百姓们的储蓄来大基建。 他的时间不够用,所以必须在最短的时间里,将大明必须需要的几条铁路给修建完成。 只有铁路修建好,才能开始针对性的迁徙百姓前往内陆,将西北的少民迁徙内地,将江南的汉民迁徙西北和西南,以此来实现疆域上的稳固。 打下来是本事,但能守住才是功绩。 大明现在可以守住东北了,那西北和西南以及南洋地区就是下一步。 这种节骨眼上,二十几年时间对于朱高煦来说都不够用,他真的没有心力在庙堂上玩什么阴谋诡计。 “亦失哈听旨!” “奴婢在……” 朱高煦忽的开口,亦失哈也连忙上前跪下听旨。 “传旨意,丘松、陈圭、火真、李齐、徐钦、李察、李赤、房宽……等二十三人均夺爵,责其徙回家乡,不得入京!” “其余涉事文武官员及其亲眷,皆流配沙州、瓜州、肃州、鹤城、海喇儿城及哈密!” “奴婢,接旨……”听到朱高煦没杀丘松等人,众人纷纷松了一口气。 至于被流配的武官们,他们实在是爱莫能助,只能在日后帮衬帮衬了。 “滚出去吧!” “臣……告退” 朱高煦拂袖而去,朱能与王义、陈昶等人五拜三叩,颤颤巍巍起身离开了乾清宫。 在他们走出乾清宫后,亦失哈也将旨意传给了六军都督府和六部、都察院等衙门。 一时间,许多被圈禁起来的公侯伯府皆放开,旨意不断传达,他们的家产被查抄,本人也被兵卒看押送往了返回家乡的马车或火车。 至于那群参与贪墨的文武官员则是不论派别,纷纷被牵连亲族圈禁起来,等待他们的是西北的黄沙和漠北的草原。西厂、锦衣卫、兵部兵马司纷纷行动起来,从圣旨下达开始,整个大明朝的官场都在发生动荡。 不断有官员被抓捕,而后又有新的官员接替。 至于吏员就更不用多说,数万毕业的中学学子和数十万小学学子都在等待位置,如果可以,他们甚至希望全天下的吏员都更换一遍。 癸卯案的波及太广,朱高煦不仅没有开十日一次的常朝,就连洪熙七年正旦大朝会都宣布罢朝。 正常风波从洪熙六年冬至开始,一直到洪熙七年寒食节才宣告结束,前后三个多月,被捕官员一千二百四十六人,吏员二万七千五百九十七人。 这群人牵扯的亲眷数量达到十九万六千余人,故此被判流配的人数达到了二十二万多人。 其中近十万被发配鹤城、海喇儿城,剩余都被发配到了哈密、沙州、瓜州、肃州等地。 从这群人身上,户部一共查抄获得黄金十四万六千三百二十七两五钱三分,白银三百余万两,铜钱八百余万贯,钞六百多万贯。 虽说金银铜钱并不算多,但查抄所得的不动产却远远超过的郭资与夏原吉的猜想。 光是宅院、别墅、小院便多达近五万处,另外还有田六百余万亩,矿坑五十七处,积存仓库中的粮食四百余万石。 此外,还有古董字画和珍宝玩物,古籍孤本二百多箱。 这些东西经过户部折色,价值不低于五千万贯。 即便将田地均分给百姓,剩下的东西也能折色出八百余万贯。 “二百多箱古董字画已经被运往内廷,矿坑归入矿课司官吏,粮食与宅院则是当地变卖后充入国库。” “经户部统计,能收入国库的金银铜钱大概价值两千万两,另外还有六百多万贯宝钞。” “至于这些东西,大致是勋贵三,太监二,官员五。” 洪熙七年三月初,当亦失哈将“癸卯案”的结果告诉了坐在武英殿内的朱高煦。 朱高煦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亦或者说他已经无话可说。 “钱就放在银行里,偿还之前调用储户的储蓄,多的就调往工部。” “至于耕地,户部做主,都察院监督,让地方官员均分给地方上的百姓。” “另外,让都察院对六军都督府及天下兵马进行京察。” 朱高煦的旨意让亦失哈心里一紧,此前从未发生过都察院对六军都督府京察一事,基本上都是军队自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