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825节 (第3/3页)
高达九万八千余人,按照《大明律》,这群人的亲眷都需要被牵连,如此一来牵扯数量便高达一百二十余万。” “陛下,若是判决如此多的人流配,恐怕会影响各地秩序……” 金纯话音落下,许许多多的官员也作揖道: “陛下,臣以为,朝廷之律法中牵连未免过于频繁,是否可以修改律法。” “陛下,牵连亲族过多,即便发配也需要数百万贯的费用,得不偿失啊陛下。” “陛下……” 一时间,百官纷纷为颜李案中被牵连的官吏亲眷喊话,但朱高煦很清楚,他们为的不是颜李案中的官吏喊话,而是为了今后的自己。 他们都料不准,自己日后会不会也被牵连,自己的亲眷是否会因为自己而被牵连流配。 正因如此,他们才会如此万众一心的为颜李案官员亲眷喊话。 然而他们忽略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如今的《大明律》是朱高煦亲自制定的,而其中牵连的律法也是朱高煦让人加上去的。 朱高煦之所以这么做,为的就是解决地方人口过于稠密,部分地区民族比例不协调的问题。 当今被牵连的一百二十万人,除了已经被判处发配的五十余万人外,剩下的七十余万人都是大明朝稳固边疆的重要资源。 这样正大光明进行人口迁徙的资源,朱高煦个人怎么会选择放过呢? “说完了吗?” 朱高煦一开口,嘈杂的殿内瞬间安静下来。 面对众人那又惊又怕的目光,朱高煦缓缓开口道: “律法皆朕亲自制定,你们是觉得朕所制定律法过时了,还是担心日后你们也会成为颜李案中的一员?” “臣等不敢!”听到皇帝这么说,刚才谏言的众人纷纷跪下叩首。 望着他们,朱高煦没有仔细追究,只是表明了态度: “律法既然制定就要遵守,若是他们的丈夫、父兄没有触犯律法,那朝廷会随意的抓捕他们并流配吗?” “他们的丈夫、父兄贪腐的时候,他们难道没有跟着享乐吗?” “享乐的时候不劝阻,案发之后却以为与自己无关,世界上哪有这么好的事情。” “下旨,颜李案剩余七十余万罪民发配云南,身处云南的罪民,则发配孟养、孟垦、麓川三府为民。” 如果不是没有足够那么多人使用的抗疟粉,朱高煦甚至想把这七十万人直接发配到云南行都司三府为民。 “臣领旨……” 刑部尚书金纯嘴里发苦,只觉得自己日后恐怕要被这群人刀笔苛骂数百年了。 “户部继续……” 朱高煦收回目光,将目光放到了户部尚书郭资身上。 郭资闻言站出来作揖,随后继续汇报起了朝廷的财政问题。 “去岁,朝廷行政支出约二千九百余万贯,六军都督府军饷及军费支出一千九百余万贯,工程上的维护和支出约八百五十万贯。” “结合上述,去岁朝廷结余二千八百三十六万贯。” “如今,国库及天下常平仓之中积存折色尚有六千五百二十四万贯,另有不可动的金库黄金五百四十余万两。” “除去抄家所获国债,当今国债仅有百余万贯尚未偿还,洪熙十三年连本带利,约一百五十六万贯。” 时隔二十年,大明朝的国库积存终于重新突破五千万贯,达到了六千五百余万贯的程度。 以此作为结果来说,直到当下正在修建的湖广、漠北、西北等三条铁路竣工,朝廷这笔钱都不存在用完的情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