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836节 (第3/3页)
朱高煦还是穿着冕服坐在了奉天殿的金台上。 隔着冕旒,群臣看不清他的表情,但他们都能从皇帝那魁梧的身材中了解他的健康。 又是一年过去,尽管还没到他的生日,但他已经在走着五十岁该走的道路了。 这一年,大明朝人口达到一亿一千四百余万,耕地七亿余四百余万,人口中的文盲比例下降到了36%的水平。 这一过程,朱高煦花了整整三十年时间。 如果算上朱元璋打下的基础,那就是整整六十三年。 大明朝的财政达到了五千九百六十余万贯,其中农业税进一步下降到了53%的水平。 从洪武三十三年农业税占比的65%到如今的53%,尽管下降的速度并不算快,但放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这距离大明脱农转工的目标已经越来越近了。 朱高煦十分欣慰,而六军都督府也见状开始上疏开口。 “陛下,如今东洲与北洲等宣慰司已经步入正轨,是否需要将南洲宣慰司也提上议程?” 发起提议的是海军的杨展,他刚刚出巡南洋回来,五十六岁的他还算健壮,身体十分不错。 “既然如此,便设南洲(澳洲)宣慰司,以及瀛洲(新西兰)千户所。” 朱高煦开口准奏,杨展见状唱礼应下,朱高煦接着扫视了群臣道: “如今已是洪熙十二年,民富物丰并非朝廷自我夸耀,而是实打实存在的情况。” “尽管如此,可朝廷人口之增长速度却屡创新高,去岁更是达到四百一十六万的高度。” “若是以成人来算,此四百余万人每岁起码要一千二百余万石才能勉强吃饱,而这粮食数量需要六七百万亩耕地才能产出。” “国朝的耕地新垦数量在近年来也达到了顶峰,每年新垦四百余万亩便已经十分不易。” “若是这般计算,最多百余年,天下之粮食便不够朝廷百姓所食用。” “自古而今,凡是让百姓吃不饱饭的王朝,无有不倾覆者。”“想要让百姓吃饱饭,首要重视农学,如化肥之助产,亦或者是提高生产力。” “尔等大多都是经过小学、中学毕业再科举走上庙堂之人,想来对于这些话应该十分熟悉。” “正因如此,朕欲将今岁的太学支出提高至三百万贯,诸臣可有异议?” 朱高煦都这般说了,群臣即便有意见也不敢明目张胆的在大朝会表露出来,自然纷纷作揖行礼。 见状,朱高煦交代几句后,便起身离开了奉天殿。 听着身后山呼万岁的散朝声,朱高煦略微感到几分疲惫。 不过当他返回武英殿后,他又重振了精神,继续面对着如此庞大帝国的繁杂政务。 即便有着朱瞻壑和殿阁的帮忙,但他的担子依旧沉重,但这是应该的。 不管是在他之前还是在他之后,人类史上还从未有过如此庞大的一个帝国。 即便是巅峰时期的大英帝国,论起疆域也无法与此时的大明比拟。 即便不算藩属国的疆域,大明现在直接掌控的疆域面积也达到了惊人的三千六百余万平方公里。 如果算上藩属国,那大明需要管理的疆域达到了约七千余万平方公里。 等到南洲宣慰司和瀛洲千户所设立,那还将进一步的提高。 在没有无电线的这个时代,管理如此庞大的疆域,对于封建君主的能力要求太高。 哪怕是老朱那样精力充沛的人来管理这么庞大的疆域,恐怕也很难将其给管理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