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859节 (第1/2页)
“这些事情,陛下心里都是清楚的,而陛下没有安排,恐怕就是想让殿下您安排。” 郭资请求致仕并不奇怪,他比夏原吉还要大,如今已经七十岁,实在是干不动了,毕竟这个时代洪熙年间的差事,可比前世宣德年间的差事多太多太多了。 继续干下去,郭资恐怕会提前两年病逝任上。 故此,朱高煦给朱瞻壑两个选择,要么拔擢王回为户部尚书,要么就是殿阁大学士。 就这两条路,没有第三种选择。 “户部尚书如何?” 朱瞻壑询问众人,陆愈作揖道:“户部尚书若是由王惟中担任,这自然是最好,但以王惟中的性格,恐怕他担任户部不久,户部便要闹出不小的事情。” 陆愈说罢,张渤海也附和道:“户部承旧制,实际上早就应该改制了,王惟中虽说有清廉之名傍身,可真要闹起来,他也不见得能落得什么好处。” 张渤海话音落下,王骥却持反对态度:“你们太小瞧王惟中了。” 王骥摇摇头叹气道:“王惟中若是任户部尚书,旁的暂且不提,张孟存等昔日下属必然会以他为首。” “上次他有这般实力时,可是与三杨闹得不可开交,最后还是以两败俱伤为结束。” “当然,说是两败俱伤,但王回这一派除了他被夺职以外,其余人纷纷得到了陛下的拔擢。” “反观三杨那边,不仅因为无法平息与王惟中的争乱而遭到江东、浙西等派不信任,还被缉拿了一大批江南出身的官员。” “王惟中若是任吏部尚书,便是殿下亲自出手,也不见得能斗倒他……” 王骥这般说着,陆愈等人心中虽然觉得王骥有些高看王惟中,但心里却不得不重新衡量起来。 “这王惟中是大明朝的一把利剑,但如果用的不得当,便会划伤主人的手。” 高观适时开口,而这也是朱瞻壑担忧的,只是他想了想后不免凝重道: “这王惟中不是一个好相处的人,若要了解他,你我都不够,唯有三个人足够了解他。” “其一为陛下,其二为杨士奇,其三便是徐硕徐孟明。” “陛下既然让我选择,那自然不会主动帮我,而杨士奇虽因长子被挟制而不得已低头,但也只是向陛下低头罢了。” “三人之中,唯有徐孟明能帮我们,而徐孟明以陛下马首是瞻……” 朱瞻壑沉吟片刻,最后还是开口道:“高观,你亲自走一趟询问一下徐孟明。” “是!”高观不假思索的起身应下这门差事,随后便向外走去。 朱瞻壑等人在殿内等他的消息,而走出东宫的高观首先便见到了跪在东宫门前的近千名官员。 他们无视高观,就这样堵在东宫门前,也不唱声来干扰朱瞻壑。 高观快步离开此处,随后走出宫城,向刑部走去。 两刻钟后,他来到了刑部的衙门,并得到了刑部尚书徐硕的接见。 徐硕将接见的地点放在了他办公的书房,并让人回避十步开外。 “高主薄想来是为了王惟中的事情前来吧?” 徐硕开门见山,高观也不藏着,直接开口道:“如今陛下有意让殿下主政,想来徐尚书应该了解。” “此次王惟中的事情闹得有多大,不用下官开口,徐尚书也应该了解。” “若是徐尚书能帮助殿下走过此关,则未来可期……” 高观虽然这么说,但他心里也十分忐忑。 徐硕毕竟是从基层一步步干起来的人,所以他手下的官员也不少。 王回的强大在于他自己不贪,也不让自己的亲戚贪。 徐硕虽然做不到王回这般完美无瑕,但他可以保证自己干干净净。 只要他不去牵扯一些争斗,那以他的情况,完全可以置身事外的再干十几年,然后圆满致仕。 当然,就凭他当下的政绩,即便去世也很难获得谥号,所以高观只能用“未来”来暗示。 不贪钱的人,要么贪权,要么贪名。 这三者,朱瞻壑都能给得起,就看徐硕接不接受。 “我这椅子虽说稳固,但时间久了,也不免摇晃。” “椅子尚且如此,何况主人呢?” 徐硕打了个谜语,意思也挺明显,那就是朱瞻壑的位子并不像他们所想的那么牢靠。 别的暂且不提,如今越王和郑王已经就藩,可身为二皇子的宋王朱瞻圻却没有就藩,这如何让人不遐想。 “东宫的椅子要更稳固,因为两旁多了两根横木。” 高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