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866节 (第2/2页)
动手,才不会玷污了天朝的威名。” “只可惜,江西与福建的铁路不能修通,不然……” 杨士奇感到惋惜,不过福建出身的杨荣却作揖道: “福建虽然几经迁徙,但当下依旧有近五百万人口,数十家在海上谋生路的海商。” “若是能将其揉搓一处,那未必不能接手昆仑洲的空白。” “虽说江西与福建没有铁路,可饶州的瓷器走陆路前往福州也不过九百余里,顶多一个月就能运抵。” “浙江可以改稻为桑,江西又为何不可以?” 杨荣想为自己的家乡争一份好处,杨士奇闻言沉默,没有及时回答,而是思虑片刻后才开口道: “这件事情你让下面的人去做,成与不成,全看下面的人自己争不争气。” “好!”杨荣点头,他知道杨士奇不能说的太明显,毕竟他儿子杨稷还在皇帝手中。 不过这件事情如果成了,皇帝也就不用担心昆仑洲的事情了,而福建与江西也可以因此获利。 江东与浙西在短时间内将会被挤兑出海上市场,而福建将接手这块市场。 “广东那边,若是可以拉拢,也可以试着加入进去。” “论海路,福建和广东比浙西快了许多。” “何况湖广铁路还有六年竣工,而六年时间足够养成一片桑树。” 杨溥适时开口,杨荣目光投向杨士奇,见他颔首,当即也跟随颔首起来。 不多时,三人商讨的结果便被派给了下面的人,一队队人马向着南边奔走而去。 这一切的一切都为朱高煦所看在眼中,除了他以外,同样能掌握情报的还有担任户部尚书的王回。 “瞧着三杨的动向,估计是准备在我们清理了十六商帮后,主动接手昆仑洲的那些生意。” “惟中公,您看我们要不要……” 站在书房,一名换上常服的官员正在询问面前穿着道袍,站在书桌上提笔写字的王回。 对此,王回没有及时回答,而是在片刻落笔结束后才将毛笔放在一旁,舒缓了一口气。 那官员见状,当即上前将水盆端起走到王回面前。 王回伸出手在水盆里洗了洗手,用粗布擦了擦后才开口道: “气候和环境决定了我们掺和不到昆仑洲的事情去。” “即便可以将北边的商贾揉搓为商帮,可北方不产丝绸、瓷器,商帮终究要与江南的那群人买。” “说的难听些,这群人略微施展手段,便能合理合法的让我们揉搓的商帮成为替他们卖货的贩子。” “比起关注这些,我们更应该关注这次京察过后朝廷所获,另外看看这次所获能投入多少到北方。” “陛下那边虽然没有明示,但北方如此多矿区连蒸汽抽水机都没用上,一旦尽数用上,产量能翻一倍。” “依靠铁路,我们可以把这些产出的东西都贩卖到南边,这才是我们能捞到的长久政绩。” 王回不准备去考虑昆仑洲的市场,他现在要做的是改变北方官员的观念,用北方发达的交通,将一些南方昂贵,北方低廉的商品倾销到南方,让北方的百姓得到一块可以守住的市场。 “那我们这么做,岂不是将昆仑洲拱手让给了他们?” 官员无法接受这种脏活累活自己干,好处敌人拿的结果。 只是对于他的话,王回轻笑道:“北边虽然拿不了,但别忘记还有西南。” “据我所知,陇川在江文清的治理下,可是以种桑二十万亩来闻名西南。” “既然陇川可以种植桑树,没有理由云南和云南行都司没办法种植。” “若是要争抢昆仑洲,西南比江南可是近了几千里路程。” “这件事情,过几日我会与徐硕、蹇义去交流,你们不必担心。” “是”官员舒缓了一口气,对于他们来说,宁愿让利给西南,也不愿意让利给江南。 “这几个字送你了,拿走吧。” 王回拿起桌上字迹已干的宣纸递给那官员,官员见状连忙将水盆放到一旁的架子上,双手毕恭毕敬接过了那宣纸。 他将其打开一看,脸上瞬间浮现嘲笑之意。 不过这态度并非是指王回的字不行,而是字中所指的意思。 鸡鹜争食…… 第548章 夜郎自大 “当初不是说只是闹些事情吗!怎么会派人把麻林地给围了?!”“你问我,我又问谁去!” 江南山林之中,一座富有水乡之气的小镇在山间平原上浮现。 街头巷尾,不难见到抱着书籍翻阅的读书人,从七八岁的孩童到五六十的耆老,他们活动在街头巷尾,随处可见。 浦江郑氏,自南宋建炎年间开始,历经宋、元、明三朝不倒,而今已有三百年。 由于其祖先立下“子孙出仕,有以脏墨闻者,生则削谱除族籍,死则牌位不许入祠堂”的家规,故此三百年间,郑氏走出上百位官吏,却无人一贪赃枉法,无一人不以不勤政廉政著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