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873节 (第1/2页)
“都不用多礼了,这是珺儿吧,长得甚可爱。” 郭琰走入其中,便与一位妃嫔所抱着的女娃娃打起了招呼。 朱高煦如今有十三子九女,一共二十二位。 除了老三老四已经就藩,老五老六和老七在外从军,前三女嫁出去在外地以外,能出现在这里的一共有十四位。 “传膳吧,等膳食上来了,陛下自然会出来的。” 多年的夫妻生活,郭琰太清楚朱高煦不过了。 只有饭菜上桌必须要吃的时候,他才会舍得放下自己手上的奏疏,前来与这一大家子吃饭。 “传膳!” 亦失哈还在休养,为此传话的是被拔擢为东宫太监的王焘。 在他的唱声中,妃嫔王子及公主们纷纷落座,能坐在主位的只有皇后郭琰和作为贵妃的张贵妃。 除此之外,还能落座的便是朱瞻壑、沐氏,朱瞻圻、傅氏,以及朱祁钺、朱祁镛、朱祁镐、朱祁铄八人。 其中,朱祁钺、朱祁镛、朱祁镐是朱瞻壑的子嗣,除了朱祁钺十二岁外,其余两个孩子分别五岁和四岁,至于六岁的朱祁铄则是朱瞻圻的孩子。 朱瞻圻没有同母兄弟及姐妹,朱瞻壑倒是有同母的弟弟朱瞻埳、妹妹朱玥瑛。 但是朱瞻埳排行老五,当下正在西宁从军,妹妹朱玥瑛也在十年前就嫁给了井源,如今与井源在凉州生活。 故此能入主桌的,算上朱高煦也就九个人罢了。 在郭琰的吩咐中,三十余人先后落座,一盘盘菜肴也被端上了桌。 与郭琰所说的差不多,随着饭菜上桌,朱高煦也放下了手中的奏疏,将其放好后才走出了养心殿。 “父亲……” 朱瞻壑与朱瞻圻见朱高煦走出,纷纷起身要迎接他。 见状的朱高煦直接开口打断:“家宴就不要拘泥礼数,早些吃完,然后前往大明宫见你爷爷。” 简单吩咐过后,朱高煦也入座从郭琰手中接过了碗筷。 朱瞻圻的母亲张贵妃为他夹菜,朱高煦颔首便吃下。 一场家宴在朱高煦的开口下展开,小孩们嬉戏的声音并不缺乏,朱高煦也并未打断。 期间朱祁钺眼睛转来转去,时不时在自家父亲和自家二叔身上眼神打转。 时间一点点过去,随着家宴结束,朱高煦也没有组织什么乐班表演,而是带着郭琰与子孙们前往了大明宫。 吉林卫已经在内廷内花园北边的玄武门等待起驾,随着二十几张步舆出现,他们各自上了对应的大辂、金辂、象辂。 在两千锦衣卫开道,五千吉林卫拱卫,八百西厂力士断后的漫长队伍开始起驾后,皇城及内城街道上的百姓们纷纷开始避让。 虽然这么做有些劳师动众,但作为皇家而言,安全永远都是第一位。 从玄武门到安定门,再到队伍走出安定门,沿着安定门的石桥走往各城门外的集镇。 当下的北京没有外城墙,这是因为朱高煦足够的自信。 随着文盲率不断被扫除,大明的国力不断强盛,军备及科技不断碾压世界各国,朱高煦从未担心除大明以外能崛起第二个超级大国。 与后世世界各国担心的一样,中原王朝由于人口占比世界极高,故此一旦中原王朝率先展开工业化,那世界上大部分资源都将会被中原王朝所占据。 以世界之资源,能供养得起的发达国家人口是极为有限的。 大明一旦抬头,锅中的肉便都是大明的了。 甚至连汤,也不一定会分出去。 民粹崛起后,随着文明不断进化,对平民屠戮的事情会越来越遭受争议,更不要提屠戮自己人了。 故此,北京的外城墙对于大明朝来说,形同鸡肋。自北京前往大明宫,这一路上的许多事情都让返回北京的朱瞻圻感到了变化。 磷肥与土化肥的使用,让北京周围的水稻比他在南方见到的水稻更显饱满,几乎能与江南的粳稻相媲美。 除此之外,便是漆黑的官道让他感到有些陌生。 “这官道用的材料是什么,看着不像水泥。” 朱瞻圻询问为自己驾车的武官,武官也看了一眼后回答道:“听闻是沥青,太学刚刚研究出来不到一年。” “嗯……”朱瞻圻颔首表示知道了,心里却多了许多想法。 作为王朝的宋王,他比任何人都了解大明朝的强大所在。 除了惊人的体量,廉洁快速的行政效率,其次便是被自家父亲聚拢到一起进行研究的太学。 他小的时候跟着自家父亲去过一次太学,至今都还能回忆起模型馆内那些未来可能会诞生的科技产物。 虽然很困难,但他需要在就藩之前搜罗一批能为自己也研究制造这些科技产物的人才。 “如果您选的是我……” 朱瞻圻目光不甘心的越过窗户,投向了前方的那辆大辂。 在他不甘心的同时,大辂之中的朱高煦却依旧在修改王回的奏疏,而郭琰则是看着他叹气道: “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