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攻略_第886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886节 (第1/3页)

    “倘若选的都是老实本分之人,那工钱该是多少便是多少,一分不少的都会落到工人手中。”

    “倘若选的都是见利忘义之人,那即便有县官监督,该有的盘剥依旧会有。”

    李贤这话倒是别有一番深意,于谦闻言颔首:“看来你对你所选之人格外自信。”

    “确实乃下官精挑细选,又如何不信呢?”李贤作揖回应。

    见状,于谦也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在工地范围内走了走。

    期间他也见到了一些健妇在劳作,这种场景在其它地方是很少能见到的。

    不过对此,于谦并没有再提出质疑,因为健妇也需要赚钱养家。

    几番巡视后,他记下了李贤的名字,随后便骑马向太平府其它工场赶去了。

    在他调查江南民心的时候,大明朝的西进运动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四月初六,朱棣在朱高煦的监督中带着夏原吉、朱祁钺前往了哈密。

    与此同时,一辆辆火车也随着开春后的气候转暖将一车车物资送往西北的哈密。

    甘州与肃州不知何时,突然集结了上万骑兵和数万从关中前来务工的民夫。

    民夫们穿着鸳鸯战袄,外套一件胸甲,便完成了从民夫到辅兵的转变。

    “好男儿!好男儿!好男儿……报国在今朝!”

    肃州城外,一队队辅兵正在进行体能训练。

    他们之所以这样刻苦,不仅仅是为了每日五十文的工价,更多是为了朝廷承诺他们的工作。

    “都给老子跑整齐点,凡是通过选拔成为辅兵之人,日后可任兵马员、衙役!”

    “不用老子说,你们也知道这代表什么。”

    “想要过上好日子,就给我专心训练!”

    马背上,一名年轻将领暴躁骂着这群两個月前还只是普通百姓的辅兵们。

    辅兵的队伍拉的老长,近四万辅兵的队伍几乎将肃州城都快包围起来了。

    站在城头上,六十三岁的朱能捋捋自己的短须,笑谈道:“这徐韬虽然名字有文韬,但脾气倒是和长春侯(徐晟)如出一辙。”

    “确实。”五十四岁的陈懋爽朗一笑,毕竟徐晟与陈昶在武英殿广场和文官们动手的场景还历历在目。

    对于徐韬对辅兵训练如此严苛,他们倒也不觉得奇怪,反倒是乐见其成。

    “这四万辅兵,陛下估计是准备在拿下西域后准备他们驻扎当地。”

    “至于剩下的十一万辅兵,大概率是在战后遣返回原籍,亦或者询问是否就地安置。”

    朱能眼光毒辣,他很清楚如果只是招募辅兵,那完全不用刻意挑出四万青壮来高强度训练,并承诺会在战后给他们衙役、兵马员等差事。

    兵马员和衙役的俸禄是每年十五贯,如果是偏远地区,那还有大约三贯的补贴,加起来也就是十八贯。

    尽管为朝廷做工,一年也能赚十八贯,可问题在于,工地并非处处都有,而衙役和兵马员这些差事却可以长长久久。

    以大明朝的规矩,最少可以做到五十岁才会被罢免,而正常一家五口的消费,一年也不过就是十二三贯罢了。

    如果能好好工作二三十年,那积攒一二百贯,购置二三十亩田地还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对于没有远大抱负的一些平头百姓来说,衙门永远是最稳定的差事。

    “四万人,这最少又是八十万贯的支出,也不知道西域能不能产出八十万贯的赋税……”

    朱能唏嘘几声,陈懋也眺望起了肃州城外的景色。

    “我记得三十年前,这肃州城不过才几千人家,而今光是城内便已经有近七万人了,这发展的速度还真是快啊……”

    陈懋感叹着看向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