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55章 屎壳郎闻到了狗屎的味道 (第2/4页)
请!” 张准微笑着说道:“三爷,我可以带全部人入堡吧?” 董三槐不以为然的扫了张准身后的所有人,随口说道:“当然可以。” 张准点点头,不动声色的微微一笑。 他的身后,跟着五十名狙击手。在黄县大战中负伤的狙击手,都先后康复归队了。董三槐显然是没有将这么点人放在眼内。北直隶和山东,毕竟是两个不同的省份,相互间的信息沟通,不会非常的畅顺。董三槐肯定知道自己的名字,也知道黄县大捷。但是,一些细节上的东西,董三槐却未必清楚。比如说,有关虎贲铳的威力。 “都督大人,请!” “董三爷,请!” 张准和董三槐互相谦让着,并驾齐驱,向董家堡缓缓的过去。一会儿的时间,就到了董家堡的门前。董家堡的大门,是用大块大块的木头榫接在一起的,最薄的地方,都有半尺厚。上面还打着很大枚的铜钉,最大的铜钉,差不多有拇指大小。在大门的后面,还有多条的铁棒交叉固定,显然非常的坚固。 在大门的后面,还有多块的巨石。最大的岩石,足足有一丈高,两三丈宽厚,这样的巨石,没有几十人,是肯定拖拉不动的。要是猜测没错的话,这些巨石,应该是在必要的时候,用来阻挡城门被撞毁的。如果城门里面被巨石压着,外面的人,即使用檑木也很难撞开。 董家堡的里面,地方并不是很大,街道更是狭窄,也看不到任何店铺和摊档的身影。能看到的,只有大量的石头、檑木、火箭、火油、刀枪剑戟等兵器。其实,准确来说,董家堡是避难所,而不是城镇。董家村大部分人都住在外面,只有遭遇危险的时候,才会进入董家堡避难。店铺和摊档,也都在堡外。 “请!” 董三槐带着张准来到董家堡内部的议事厅门前,请张准下马。 董家堡的议事厅外面,站了不少的青壮,至少有一百人。他们都是白衣白裤的打扮,想来应该是董三槐的亲传弟子。他们每个人都举着一把红缨枪,好像标枪一样肃立在议事厅门口的两侧,显然是要给张准一个下马威。只可惜,这样的下马威,对张准实在是小儿科。他对此视而不见,不动声色的进入了议事厅。 进入议事厅里面,双方分宾主坐下。 有个俏丽的丫鬟上来,给张准上茶。张准依稀觉得这个丫鬟有点面善,却又想不起是在哪里见过。有些疑惑的看了董三槐一眼,却发现董三槐眼神里有威严的神色,好像是在责怪那个丫鬟。他疑惑的回头,却发现那个俏丽的丫鬟,已经消失不见了。再回头,董三槐的眼神,已经恢复正常了。 仿佛是在掩饰什么,董三槐干咳两声,含笑说道:“地方简陋,怠慢了,怠慢了。不知道都督大人远道而来,有什么指教?” 张准开门见山的说道:“鞑子即将南叩,张准登门拜访,是有事相求的。” 董三槐眼神里精光一闪,不以为然的说道:“鞑子去年刚刚入寇,今年又来?都督大人是危言耸听吧?” 张准淡然自若的笑了笑,站起来,随口说道:“既然如此,就当我没有来过。告辞。” 董三槐急忙站起来,挽留说道:“张都督,请留步。” 张准轻描淡写的说道:“不好意思,除了谈鞑子,我没有别的兴趣。” 董三槐眼神里精光不断的闪动,缓缓的说道:“都督大人,三槐失礼了。还请坐下来细说。我老董的两个弟弟,都是死在辽东。还请都督大人相信老董的一番诚意。对于抗击鞑子,董家堡义不容辞。只要是鞑子真的南叩的话。” 张准若有所思的说道:“不知道三爷的两位兄弟,是在哪里遇难的?” 董三槐有点唏嘘的说道:“天启元年,我家老二在辽阳遇难。天启五年,我家老三在广宁卫遇难。” 张准淡淡的说道:“让董三爷伤心了。” 董三槐做手势请张准坐下来,缓缓的说道:“不知道都督大人到来董家堡,和鞑子南叩有什么相干?” 张准直截了当的说道:“我想借贵堡作为战场。” 董三槐微微一愣,似乎有点不明白张准的意思。好大一会儿,他才慢慢的回味过来,缓缓的说道:“都督大人的意思,是要在董家堡和鞑子作战?” 张准点点头,毫不掩饰的说道:“是的,我要将鞑子引到这里来。” 董三槐迟疑片刻,有些犹豫的说道:“都督大人为什么不在黄河边上阻击鞑子?” 张准毫不掩饰的说道:“因为我没有足够的兵力。” 董三槐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