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一十三章 中美商约 (第2/3页)
功请赏的。哪里会容人破坏。但凡是想动手的粮商,几乎都到了霉。只有愿意主动将利润吐出来、把粮食价格降下去的粮商才有一息生机。 而不得不说,这个时代中国人的小农经济的生产效率,实在是比不上美国人的大农场机械化生产。中国的粮价和美国人相比,实在是高的离谱,即便是余生为了避免把中国的粮价完全击垮,故意定了个利润丰厚的价格和中国原本的粮价持平,仍旧在几天之内,就将一船粮食全部售罄。赚了个盆满钵肥。 此时的报纸上,已经有了关于余生运粮的评价。评论的倒还算是公允。没有抹杀余生的功绩,也没有过多赞扬。只是评论道——这种求援于外的事情,并不宜多。做一次两次尚可,一旦做的太多,或者超出粮食这个范畴,延伸到其他领域。很容易冲垮中国自己的工商业体系。 这一句话说得极是聪明。几乎将《中美商约》施行后的情况一语道破。而中国的商人,也是极聪明的。余生运粮,他们并不反对。低价的粮食,可以让他们以较为低廉的薪水聘请工人。这些工人的工资,原本或许不够一家人吃的。但是有了余生的低价粮,不但够养家糊口,甚至还会有些剩余。 但是,这些商人也被报纸中的这一句评论点醒。在继续支持余生低价运粮的同时,开始自发的抵制外国货。特别是价格极低的美国货。这些企业家和商人看似力量远不如四大家族,可是真的联合起来后,却可以与四大家族平起平坐。 《中美商约》原本是从一九四三年开始,老蒋和美国人秘密商谈的合约。到一九四六年十一月四日,在南京签订。而这条约商谈最热烈的时候,就是一九四五年年末到一九四六年年初,战争刚刚结束,老蒋重新占回南京的时候。 这些联合起来的商人,关系和情报网极广,手中又有财力,简直就算得上是手眼通天。这个《中美商约》的拟定内容,和谈判进度,很快便被这些人打探到。 这一来,便是捅破了天。这些联合起来的商人和企业家,手中也不是没有报社。大量的文章就此刊载出去。对《中美商约》的批判不绝于耳,对《中美商约》一旦实行后中国工商业前景的形容展望,刻画描绘,简直就让人觉得不寒而栗。然后便是举国沸腾。其激烈程度,不亚于当年五四运动。 原本,老蒋也没想着要这么快将《中美商约》定下来。毕竟,这份合约意味着什么他自己也很清楚。所以,只是慢慢和美国人谈着。消息一泄露,民意沸腾下,这合约算是暂时不用谈了。而其后,国内风起云涌,局势变换。这一搁置,便是遥遥无期。 这份号称“中国近代史上最后一个不平等条约”的《中美商约》,便因为余生的一船粮食,胎死腹中。余生算是好不容易影响了一下历史车轮的动向。 当然,这件事情,美国人是不会找余生算账的,毕竟余生是在帮美国人卖粮食。并且,还赚了不少钱。完全符合美国人对自己国家产品在别的国家倾销,并赚来大把钞票的前景展望。 最不爽的是老蒋和戴笠。他们哪里能想到余生的一船粮食,居然能惹出这么大的事情来。要找余生算账的时候,余生却已经不在国内。他的私人飞机已经带着他和青小艺回到了美国。 他和哈默的投资,此时已经瓜熟蒂落。电影《香水》写完剧本后,他就交给了黄宗霑,进行拍摄。他这个名义上的导演,便成了甩手掌柜的。哈默砸重金找人研制的香水,也有了眉目。试验品给青小艺和玛丽莲梦露用过后,这两个文化背景与长相身材都不相同的女子,对这款香水都表现出了极大的爱好。 这款香水分为两个版本,一个是香气浓烈的版本,适宜性格热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